籃球往事:不老傳奇蔣興權(下)

文/孫保生

既然是史無前列的打進世錦賽八強,那就必有成功之處,應該把老蔣及那一代籃球人的探索經驗總結出來,以供後人借鑑。

【相關閱讀:不老傳奇蔣興權(上)】

中國男籃功勳主帥蔣興權

成功經驗當借籤

回眸悠悠歲月,蔣先生首先說:“成功經驗一就是1981年杭州會議的指引,會議的核心就是努力攀登世界籃球高峰。這次會議可以說是五個明確,目標明確、指導思想明確、責任明確、打法明確、措施明確,全國籃球界上下一心團結協作。比如國家女籃的目標是世界前三,國家男籃是世界前八,在部署上是女籃先上,男籃緊跟。”

“除了國家隊外,全國男籃甲級隊前六名,女籃甲級隊前四名也都有趕超目標,而且每年都要向國家隊輸送1至2名隊員。訓練的指導思想就是立足一個苦字,堅決貫徹‘三從一大,’重申‘雙嚴方針’,叫響‘苦練基本功’口號。”

“結合世界籃球發展趨勢,處理好內線與外線、防守與進攻、大個與小個、地面與空間、準確與靈活幾方面關係,杭州會議確實讓我們心明眼亮,至今難忘!”

蔣興權和宮魯鳴都提倡大運動量訓練

說到“雙嚴”和“三從一大,”蔣先生說:“有人說這些都過時了,不科學,我至今不這麼看,無論是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無論是專業隊還是俱樂部,訓練必須是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嚴格管理光靠思想教育不行,得有規章制度作保證,獎勤罰懶。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怎麼不科學?訓練成效要在比賽中經受檢驗。40分鐘的比賽,沒有充沛的體能做保證,你打的下來嗎?提高投籃和罰球的命中率,每天你不投它個幾百上千次,你能提高嗎?都說比賽是檢驗訓練的一面鏡子,平時你沒有千錘百煉,到了國際比賽能行嗎?”

“‘三從一大’就是向極限挑戰,大運動量完了就得大恢復,大恢復首先就是要保證休息好,怎麼不科學?那時候我們不像現在有那麼多的先進科學的輔助器材,但是,該練的能練的我們都做到位了。那撥隊員也有傷病,但沒大的傷病,不像現在來不來就賽季報銷了,上國外治療了。這說明什麼?只要你練到家了,技術也好體能也好,就能適應高水平比賽的需要了。”

蔣興權強調訓練是成績的保證

“現在聯賽暫停時,經常聽到教練罵隊員,你平時訓練沒練到家,罵隊員有什麼用?老輩教練講,你這是自己罵自己呢!教練方方面面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從我當初的教練就給我做出了榜樣,訓練時你就得站着,來回移動,碰到問題停下來講解,不能站累了就坐下,站不了你就下去,這叫教態!那時候我還要求隊員寫訓練筆記,訓練結束了,讓隊員們想想今天練的什麼?練的效果怎麼樣?存在什麼不足?怎麼改進?得讓他們動腦子琢磨。隊員的訓練日記我每個人的都要看,都要批改,這是提高運動員能力很重要的一環。”

“隊員都是年輕人,性格不同,對有些事只要不出格不違反紀律,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該放就放,這叫‘教管結合。’我們那時期的教練很注意學習,像心理學、訓練學這一類的書都認真看過,記筆記,對照檢查自己,充實自己,提高教練水平和管理能力。”

對實現歷史性突破的麾下戰將,蔣先生認爲那個時期的隊員爲國爭光的榮譽感強烈,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空喊口號,完全體現在行動上。訓練自覺刻苦,服從教練指揮,肯動腦子思索,比賽中敢打敢拼會拼,心理素質過硬,意志品質堅韌,作風勇猛頑強。可以概括爲思想、作風、體能、技術、戰術執行力“五過硬。”

蔣先生說這批隊員是看着他們成長起來的,他們從各省市和部隊青年隊脫穎而出,不到20歲就顯示出運動天賦和可塑性,因而很快就納入國家體委籃球處的重點培養計劃中。從國青隊到國家隊,從洲際比賽到國際大賽,從失敗到勝利,他們在艱難困苦中走向成熟。

他們也是普通的年輕人,各有各的性格,有的發過牢騷,有的違反過紀律,但是,他們知錯就改。他們在國青隊時,住的是國家體委的地下招待所,睡的是硬邦邦的木板牀。後來成了國家隊隊員,住進了運動員大樓,但還是沒有空調,仍然是木板牀。當年的條件遠不及現在的運動員公寓,伙食也比不上現在豐盛而具營養,訓練設施更不像今天這樣先進齊全。爲了提高中國男籃的水平,爲了能在世界籃壇爭得一席之地,他們默默奉獻了一切。那時沒什麼身價之說,至多也就是隊內的良性競爭,無論是主力還是替補,他們團結互助,相互包容,使這個集體充滿了凝聚力和戰鬥力。

蔣先生認爲這批隊員基本功紮實,技術細膩,各有特點。比賽中他們頭腦清醒,執行教練意圖堅決,能找準對手的突破口,能做到揚長避短,以我爲主。這批黃金一代球員成長和成名於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他們能成爲國家隊員爲國爭光,緣於各省市和部隊隊的培養及精心雕刻。使他們成才的老教練們,都是兢兢業業經驗豐富的老教練。這些老教練年輕打球時都是各隊的主力隊員,中鋒、前鋒、後衛各個位置都有,且南北派特點鮮明。

當他們轉型成爲教練後,授技育人,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北京的陳文彬、張光烈、張錫山、馬家驛,八一隊的餘邦基、張子沛、馬清盛、張忠恕、吳忻水,江蘇的李方膺、李春祥、夏鴻發、施復平,湖北的劉貴乙,上海的朱承塘、楊伯炎、陳銀寶、楊家訓,山東的鞠汾康、張明哲、隋福安,吉林的李旭峰、姚德成、莫連貴等等。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正是這些老教練們精心傳授,才孕育出了這批黃金一代球員。還有句老話講“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黃金一代球員如果沒有強烈的上進心,也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功。

平凡孕育不平凡

雖然譜寫了籃壇不老傳奇,但蔣先生終歸是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在他的記憶中難忘的事不少,但有兩件事印象深刻。

1999年他第一次成爲國家男籃的“救火教練,”原因是王非赴美深造。那年他59歲,省體院有很多工作離不開他,再幹一年他就退休了。但是,架不住籃管中心主任信蘭成上下游說,他只得來京赴任。

2000年第一次救火

帶領國家男籃再奪亞錦賽冠軍後,征戰2000年悉尼奧運會。這時的中國男籃在世界籃壇引人注目,因爲擁有王治郅、巴特爾、姚明令人羨慕的“三大中鋒,”胡衛東、鄭武、孫軍、劉玉棟、張勁鬆等一批老將都在隊裡,新面目有郭士強、李羣、李楠等,國內球迷的期望值甚高。老蔣也想狠搏一把。

中國隊所在的小組對手有美國、法國、意大利、立陶宛和新西蘭,要想殺進八強難度很大。小組賽中國隊戰勝了新西蘭隊。第三戰與法國隊交鋒,賽前準備充足的中國隊發揮不錯,內外結合,多點開花,一度領先14分之多,所有人都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孰料,下半場風雲突變,法國隊在加強防守的同時,進攻變內爲外,通過各種配合爲在NBA小牛隊效力的里加多創造遠投良機,里加多也不負衆望,在5分多鐘的時間裡投中6個3分球,將比分反超。老蔣雖然也針對性地作出了人員和防守調整,但無奈大勢已去,最終以70比82被法國隊逆轉。

之後,中國隊儘管以85比76勝了意大利隊,戰績2勝3負,但持相同戰績的有3個隊,“連環套”只能算3隊相互間得失分率來排定小組賽名次,得失分率最低的中國隊排名第五,無緣八強。在爭奪第九名的比賽中,中國隊64比84不敵西班牙,僅獲第十名。

對這個結果很多國人無法接受,如果贏了法國隊,中國隊不僅可以穩進前八,甚至有可能超越第八。然而,競技場上沒有如果,只有結果。法國隊在戰勝中國隊後越戰越勇,一路連勝殺進奪冠戰,但不敵美國隊獲得亞軍。

當時在國內確實出現了“倒蔣”呼聲,說老蔣在臨場指揮上缺乏應變能力。不過,第一個站出來力挺老蔣的就是籃管中心主任信蘭成,他說:“法國隊最終獲得亞軍,這就證明了人家的實力,而我們先贏後輸恰恰說明了實力上的差距!”憶起當年這段往事,蔣先生說:“都過去啦,當時確實有點鬱悶,但又一想隨他們說去吧!”

2003年再度救火帶隊獲亞錦賽冠軍

蔣先生第二次救場是在2003年,巧合的又是接替王非去執教中國男籃。在2002年的釜山亞運會上,中國男籃衛冕失利,而轉過年來的男籃亞錦賽在我國哈爾濱承辦,事關能否以亞洲冠軍身份晉級2004年雅典奧運會,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思忖再三,決定再請老蔣出山。當時老蔣已退休,正執教新疆廣匯隊。李元偉同樣是四處遊說,首先表示支持的是新疆體育局和新疆廣匯籃球俱樂部,他們均認爲國家利益至上,同意讓老蔣去帶國家隊。

老蔣從心裡也覺得應以國家利益爲重,不過,他向李元偉堅定地表示:“帶國家隊打完亞錦賽就是完成任務了,籃管中心要重新考慮教練人選,甭管是本土還是請外教。”李元偉同意了老蔣的要求。

其實當時籃管中心也曾有這樣的考慮,就是把正在國家女籃執教的宮魯鳴調到男籃,女籃再找合適的主教練。女籃隊員已經知道了此次調動,有的隊員哭得跟淚人似的,不願意宮魯鳴離開。最終還是國家體育總局有關領導拿出了意見:“宮魯鳴帶女籃正有起色,這時候調他去男籃不合適,還是做工作請老蔣出山吧!”

老蔣在2003年CBA聯賽結束後,火速召集中國男籃集訓,並在2003年10月1日於哈爾濱舉行的男籃亞錦賽決賽中,有驚無險地以106比96戰勝韓國隊奪冠,爲新中國成立54週年獻上了一份賀禮,這個亞錦賽冠軍也是他率隊奪下的第五個該賽事冠軍(5次帶隊都奪冠)。

就是在這兩次救場期間有兩件事讓我難忘,一件事是有媒體說老蔣在訓練時抽菸,連我都有點蒙了,這麼多年我就沒見過老蔣抽菸!難怪老蔣一見我就問:“寫這個的記者你認識嗎?咋就瞎整呀,我什麼時候抽菸啦?還寫得有鼻子有眼的,說我在訓練時看到隊員練得不滿意,把菸頭狠狠掐滅了踩在地上……”我說:“身正不怕影子邪,甭理他們!”老蔣說:“早以我抽菸,可我早就戒啦!”

蔣興權執教新疆隊

另一件事是網絡語開始興起那陣,說老蔣是骨灰級教練,他見到我不解地問:“骨灰級是啥意思?”我說:“就是講年頭長了,資深的意思,他們年輕的記者還管我叫骨灰級記者呢!”老蔣不爽的表情立馬變成了笑容。

蔣先生在籃壇辛勤耕耘五六十餘載,可謂桃李滿天下。起步於遼寧,但足跡踏遍籃壇。天津隊他帶過,新疆隊他帶過,佛山隊他帶過,浙江隊他帶過,凡是他帶過的隊都發生了明顯變化,這些俱樂部對他除了感激就是讚譽:“嚴謹的工作作風,樸實無華的訓練內容,解決問題的一絲不苟,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老蔣帶隊的水平肯定很高了,感覺蔣導的時間就是帶隊訓練,比賽,管理。”“蔣導一向嚴厲,但他對新疆少數民族年輕的運動員透着真情,傾心培養,因爲這些孩子代表着新疆籃球的明天!”

如今,蔣先生離開了籃球第一線,但我知道以籃球爲終身事業的他,心離不開籃球場,他渴望中國男籃的新一代能知恥而後勇,敢於吃苦,敢於奉獻,敢於擔當,凝心聚力重振中國男籃雄風,這纔是保持健康身心的蔣先生滿滿的幸福感。

蔣興權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