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證券臺灣區研究部主管陳鈞寧:科技股先攻 非科技接棒

贏家筆記

里昂證券臺灣研究部主管陳鈞寧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際資金2020年第四季終於回頭回補臺股,外資研究機構打鐵趁熱,紛紛提出2021年樂觀展望,里昂證券臺灣區研究部主管陳鈞寧最爲積極,看好臺股高點將挑戰16,800點,擬定臺股2021年將由「科技類股先發動進攻、非科技股接棒穿插演出」投資主軸

儘管臺股位階居於歷史高點附近,市場不時有居高思危聲音浮現,陳鈞寧對臺股前景依舊看好,賦予2021年高點16,800點預期

他指出,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零組件短缺、市場需求未獲滿足,加上2020年上半年基期低,都會使2021年上半年企業獲利成長更顯強勁;隨5G、雲端、人工智慧聯網(AIoT)、電動車持續增添半導體成長動能,也不能忘了智慧機需求回溫,以及在家工作趨勢都可能持續支撐硬體裝置市場成長。

陳鈞寧進一步剖析支撐臺股向上的幾大關鍵力道:首先,新冠肺炎對臺灣的企業獲利影響,目前看起來頗有「是福不是禍」意味,特別是對科技需求優於預期,電子股的獲利表現更突出,讓臺股獲得基本支撐力道。

科技類股過去一年來,大舉吸走市場注意力與資金,尤其半導體族羣挾需求大爆發,以及供應遠遠不足支應需求等趨勢,更是電子產業中的佼佼者。半導體相關題材至2021年仍不會退燒,惟里昂提醒,還是要時常留心評價面是否過熱。

新冠肺炎帶起的PC需求或許在2021年會稍微退燒,然陳鈞寧認爲,在家工作趨勢已然成爲新常態,支撐PC出貨的基礎需求量,也推升供應鏈的獲利表現。智慧型手機方面,蘋果iPhone需求依然相當堅實,遞延的買氣也可望在2021年上半年歸隊,加上華爲科技產品或許有機會恢復出貨,5G服務與出貨滲透率拉昇,對整個智慧機產業鏈都將有更大幫助。

其次,臺股半導體族羣佔整體權重已從2019年的32%,晉升至當前的四成,由於半導體產業獲利能見度比下游電子更好,里昂看好半導體將帶領整個臺股,成爲指數重新評價(rerate)的驅動引擎

值得留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未消退,持續傷害全球經濟,所幸,無論是各國政府或私人企業,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都已建立應對經驗,將傷害值降到最低;進一步考量2020年上半年基期偏低,2021年上半年企業基本面的風險應在可控範圍。

科技產業部分,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區域消費力復甦情況將是非科技產業能否回溫的最關鍵因素,陳鈞寧認爲,紡織製鞋相關領域有機會脫穎而出,自行車族羣短期內則仍受零組件短缺干擾。

另外,個別題材如電動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綠色能源、風力發電等都是長線趨勢,將持續推升產業中的指標股表現,尤其只要評價相對合理時,都是重新介入的好時機。

基於上述對臺股科技股、非電子類股的觀察,陳鈞寧歸納,臺股2021年仍將由電子指標股打頭陣,尤其上半年資金可能持續向電子股傾斜,臺積電、聯發科長線展望依然正向,廣達則可望享有PC需求支撐,另從供需不平衡觀點來看,日月光投控也是值得長線投資的標的

科技領域投資上,陳鈞寧強調現在更重選擇性,其中,看好寶雅2020年新增店數將超過20家,市場並沒有完全反映店鋪數增加的利多,加上寶雅品牌形象大幅提升,將寶雅列爲非科技股投資首選;電動車領域則青睞智伸科、紡織領域較看好聚陽

此外,先前完成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臺灣雖不在其中,令市場頗有擔憂。但陳鈞寧認爲,臺灣出口至大部分東協國家均免徵關稅,RCEP的影響其實是心理層面大於實質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