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ONE月銷過萬 李想的FLag會倒嗎?

5月25日,順義理想汽車北京研發總部。

辦公大樓的空隙裡,搭出了一個發佈會的展廳。有人說,爲了省錢,有人也說,沒有省到錢。

不過,李想顯然並不在意這些邊角料的討論,站在舞臺上,他低頭看了一眼時間。“20點準時開始,一秒也不差,剛剛好。”

這話,一語雙關。

李想是一個不常把承諾掛在嘴邊的人,Flag一旦立起來,會想盡辦法實現。讓Flag倒下來?這可不是李想的風格。

從初代理想ONE(參數丨圖片)首秀的第一天算起,到改款車型的上市,30多個月時間,李想完成了一個初期承諾,“3年只賣這一款車”,又立下了一個短期承諾,“理想ONE月銷破萬”。

果然,一款理想ONE,賣了快三年。這款曾飽受非議的增程式電動車也以5.5萬輛的成績,在2021年迎來了改款。

或者,這便是李想說的,“剛剛好”?

“月銷過萬”?有難度

改款之後的理想ONE,李想許下了“到9月,月銷過萬”的目標

底氣來自於兩個方面

一是理想ONE,是造車勢力中交付量最高的單一車型,也是中國新能源SUV銷量最高的車型。

數據顯示,2020年理想ONE銷量超3萬輛,進入2021年繼續攀升。自2019年12月開啓交付以來,理想ONE累計交付量已超過5.5萬輛。

得到這個銷量,其實也算不上意外。在造車新勢力一輪又一輪的“純電動車”的口號猛烈傳達裡。理想ONE進行了精準定位,做增程式電動車,結合了燃油車和純電動車兩者的優勢

電動車的充電焦慮,是刻在消費者骨子裡的。

蔚來的選擇是改變它,“汽油車能去的地方電動車也可以去”,大手筆投入充電樁,換電站。

理想選擇的是收割它。少一半電池、加個發動機,燃油車的價,電動車的體驗、燃油車的續航,以一款理想ONE站穩了30萬的中高端市場

李想高聲問,理想ONE的核心賣點是什麼?

“里程焦慮、空間、駕駛體驗名列前茅”,赫然出現在大屏幕上。不斷攀升的市場認可度,讓李想感到了一些放心,甚至還有一絲高興。

二是新款理想ONE,實現了補課和升級

理想ONE獲得優勢的背後,車主反饋的槽點也很明顯,主要集中在兩點,在長途高速路段,使用燃油發電的油耗較高。另一個就是座椅舒適性

與2019年底開啓交付的老款車型相比,新款理想ONE的主要變化在於硬件的升級。

三電方面,改用三合一電驅,NEDC續航爲1080km,其中,純電續航增加到188km。

智能輔助操作系統方面,搭載了800萬像素視覺識別攝像頭、兩顆地平線最新款的“征程3”自動駕駛專用芯片、五顆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達

在座椅舒適的調整上,“二排新增了電動座椅腰靠功能,第三排腿部空間增加41mm。”增加舒適性海綿和按摩功能,取消了七座車型。

一個升級,就獲得一個掌聲。

不過,不能忽視的是,新款理想ONE,並沒有對質疑頗多的“1.2T三缸增程器”進行硬件升級。儘管理想ONE採用了很多升級提升駕乘舒適性,但1.2T增程器仍然會對整車NVH帶來影響。

綜合升級的,和未升級的,新款理想ONE比老款高出了1萬元。

消費者半夜12點以後還去試駕理想ONE,讓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信心很強,並認爲,目前的訂單也有這樣的趨勢。“發佈會晚上的訂單比我們日常訂單量是翻了很多番的。”

即便如此,月銷過萬,這個目標仍舊會被放大審視。

目前,沒有一家造車新勢力能夠突破1萬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只有理想ONE一款車型在售,想靠單一車型突破月銷萬輛,難度不小。

而且,目前能選的車和配置確實在有限。沈亞楠也承認,只有選擇官方公佈的9款熱門配置,纔可以先提車,其他要等待幾周的時間。

看起來,讓Flag不倒,困難重重。

追趕中的理想

至於,李想爲什麼會說“剛剛好”?還得從新款理想ONE的升級說起。

理想ONE比不過特斯拉的品牌,小鵬P7的純電續航,蔚來自動駕駛的實用……這些都是5.5萬銷量背後,理想得到的反饋。

李想知道這些問題,尤其是智能駕駛和輔助系統方面的落後。在特斯拉、小鵬、蔚來推出了NOA及類似功能時,如果不能快速追趕,理想ONE將肩不住黑暗,到不了“理想主義”。

" 我們先追上競爭對手的能力,這是第一個階段的目標。"所以,理想毫不吝嗇砸下鉅額研發投入。

在2020年投入11億元研發費用的基礎上,理想的研發投入大幅度增長,2021年的研發費用大約會增長到30億元。

“研發投入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車型,一個是技術,是交叉在一起的。在做預算的角度,已經可以看到未來需要幾百億的研發費用,會橫跨很多年,攤到今年,大概是30億以上。”

研發的投入,持續往上增加,有兩個原因。

“一是接下來幾年所面臨的挑戰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二個是確實去年IPO以後我們有錢了。”

李想說得極爲直接。IPO之前,少量的資金要維持生存,往研發上投入,會非常謹慎。融資之後,最重要的目的,是爲了把研發拉上來。

和所有對手一樣,有錢之後的理想,在自動駕駛和輔助系統上,押注了重錘

理想ONE不僅是全球首個量產交付800萬的攝像頭的車型,還取消了EyeQ4感知芯片,換成了地平線征程3系列芯片,一用就是兩塊。

征程3在算力上比EyeQ4有較大提升,兩顆征程3芯片物理算力可達10 TOPS,感知計算FPS性能相當於30 TOPS的GPU,計算功耗僅爲6W。加之800萬像素的攝像頭,全車5個毫米波雷達形成全車360度全面覆,確保了對更大範圍及更高精度的視覺感知能力。

對於理想來說,獲得更高階段自動駕駛,換芯,是必須要邁出的一步。

“儘管過去一直在積累的能力,只不過Mobileye時代沒有能力發揮出來,到了地平線可以發揮出來,能進行紅綠燈的識別,橫向車輛的識別,馬路牙子和樁桶這些東西的識別。”

瞭解李想的人都知道,他從不是一個願意把主動權交到別人手上的性格。

全棧自研的路上,理想不允許一個 " 黑盒子 " 狀態的芯片在車上出現。所以,地平線不僅是芯片提供商,還深度配合理想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

除了換芯之外,理想還研發起了操作系統。目的,是爲了替代非娛樂端的 QNX 系統,這樣一來,可以滿足理想汽車的需求以及開發工具鏈。

“理想的工程師確實不願意用別人的算法,選擇用自己的算法的時候,他們開心的不得了。”雖然理想的工程師,骨子裡是不會服任何一個汽車廠家的,但當前 Li OS 暫時還不能夠對用戶開放。

至於什麼時候開放,李想並未回答。“我們自研的自動駕駛系統明年完全可以和華爲、特斯拉正面較量。”希望不是理想很豐滿,現實骨感

此外,理想已經把自動駕駛訂閱服務作爲標配,變成了現實。

2021款理想ONE,搭載了全棧自研的“理想AD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實現了類似NOA的駕駛輔助功能,將在今年9月上線,還將完全免費。目前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和小鵬的NGP高級輔助駕駛系統都是要錢的。小鵬靠自動駕駛功能付費,已經獲得超過8000萬元的收入。

“關於自動駕駛方面和輔助駕駛方面,我們還是希望能標配就標配。”

李想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直接,就他自己個人而言,並不太接受一款車有高低配的概念,一個車是有自動駕駛,一個車是沒有自動駕駛,一個車是高配的,一個車是低配的。

“無論是四千多塊錢的iPhone6,還是12 ProMax,操作系統應該都是一樣的。”他堅持,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車的最底層的操作系統。

“實際上,很多車企包括特斯拉在內,推行選裝的效果並不好,目前特斯拉的FSD功能在國內選裝率只有2%左右。”這話,容易得罪人

不過,理想保有量纔有五萬多輛,講軟件訂閱收入,太早。

懂車,更要懂人

李想認爲,理想汽車已經邁過了第一個發展階段,進入了戰略週期的第二階段。新產品研發、自動駕駛技術開發,是重點。

所以,他的時間被分成兩半,懂車,和懂人。

一是要完成戰略目標,不斷提升組織與管理能力;另一個是聚焦下一代產品的研發,構建多產品的管理體系。

“我基本被這兩件事佔據了100% 的時間 。”

在一個小時的專訪上,李想與沈亞楠回答了40多個問題,大多集中在 " 自動駕駛與智能化”、" 技術與研發 "、" 車型規劃和公司管理 "等等。

“打仗的時候後勤儲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擁有5.5萬輛的保有量,理想仍舊沒有完全的自我“造血”能力。

而且,由於前期研發投入與儲備稀薄,理想目前可售車型僅有一款理想ONE。理想必須加快第二代增程平臺和純電高壓技術的開發。

預計,2022年,理想汽車將推出一款全尺寸高端增程式SUV。從2022年開始,每年至少會發布2款新的產品交付市場,並且在2023年會交付純電系列產品。

很明顯,理想的步伐比以往快了很多。

一方面是得益於市場經驗的獲得,另一方面就是,理想,有錢了。

當前來看,理想的主要營收來源仍是整車銷售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理想的汽車銷售收入在營收中佔比爲96.65%,小鵬汽車爲95.22%,蔚來爲92.78%。

基於此,研發新產品和新技術,仍是重中之重。

李想提出,理想未來5年的戰略目標:20% 的市場份額,成爲中國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還給出了市場在自動駕駛的決戰時刻,是2030年。

時間緊迫,競爭比預想中的還要快。此時,正準備揚帆遠航第二階段的李想,遇到了一個難題,這道難題,小鵬和蔚來都遇到過。

除了懂技術,更懂人成了新學問。

“李想,你欠4、5月份提車的車主一個解釋。”理想ONE上市之後,李想的微博,被來自車主的質疑言論所淹沒。

隨着2021款理想ONE開始生產和銷售後,2020款將停止生產,提車時間很短的車主頗感氣憤,並引發了一些連鎖反映。

消費者是理想“有錢”的來源。處理不好,會留下口碑的後遺症。

李想表示,下半年理想將爲老車主提供四項付費升級方案,包括第一排和第二排座椅升級、帶有電子兒童鎖的電吸門升級、運動型中網升級、自動防眩目無邊框內後視鏡。

仍舊不能讓老車主感到滿意,因爲理想ONE的高級輔助駕駛功能無法得到滿足。

快速迭代,是智能電動汽車與生俱來的特性,無論是蔚來還是小鵬,都同樣遭遇到老車主對於產品迭代的疑惑,導致不滿情緒蔓延。這是必須面臨的考驗,需要謹慎對待。

一向堅稱懂車,也懂用戶的李想,必須分出更多時間,應對車主的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