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三讀明揚條款 環團呼籲輔導、管制權責劃分清楚

2023年9月22日明揚大火,釀百餘人死傷。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屏東明揚大火造成重大傷亡,立法院會7日三讀修正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明定工廠業者未依期限申報危險物品、違反申報規定或申報不實,可開罰5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環團表示,肯定工輔法修正通過,但仍呼籲輔導與管制的權責劃分清楚。

近年全臺發生多起工廠與倉儲大火,包含2022年蘆竹區美福倉儲大火、2023年屏東明揚大火、今年新北深坑電子工廠倉儲大火、桃園染整廠大火空污飄竹縣,以及今清晨新北三峽印刷廠大火等,引發各地方政府關注。

立法院本月7日三讀修正通過工輔法,工廠業者若未依期限申報危險物品、違反申報規定或申報不實,主管機關可處工廠負責人5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限期改善或申報,屆期未改善或申報者,得按次處罰,罰鍰大幅提高100倍。

綠盟認爲,對於2023年營收高達35.98億的明揚而言,提高罰鍰無法有效嚇阻,但對於經濟部研擬的其他精進作爲,仍要給予肯定;依經濟部公告,除修正工輔法,其精進作法包含源頭管制、優化化學勾稽搜尋功能,並以彰濱產業園區作爲示範區域,今年7月前完成自動勾稽程式。

綠盟表示,上述做法確實就是聯盟過去強調解決管制失靈的關鍵之處,但改革不能停下腳步,仍要呼籲經濟部持續改進,呼籲政府應將部會輔導跟管制的權責劃分清楚。

綠盟指出,經濟部落實輔導管理的複查制度,讓輔導制度「玩真的」;管制單位核發許可的權責歸還給環保單位;勞動檢查權迴歸勞動部,讓專業迴歸專業,並杜絕關說文化,不要再讓下一個明揚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