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詞語大不同 馬總統不知「雷人」是什麼

記者周佩虹臺北報導

兩岸文化不同,許多語言用詞也會產生許多隔閡中華文化總會13日舉行《兩岸常用詞典新書發表會,馬英九總統出席致詞時,也提到自己對許多名詞的不瞭解,例如「雷人」在網路上是形容誇張到極點、讓人不可思議,但總統卻以爲是「雲層放電時打到人」。

▼馬總統對網路用語不是很明白。(圖/本報資料照)

馬總統在5年前提出兩岸民間合編中華辭典的文化政見,因此在大陸編委會與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合作下,促成這本《兩岸常用詞典》,總共有1800頁,收錄兩岸常用的5,700個字、2萬7千多個詞。

上午出席發表會的馬總統表示,兩岸合編辭典可以減少溝通上的誤解,進而相互理解、體諒,消除彼此的隔閡,爲兩岸深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他也強調,「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是兩岸順利合作的關鍵

不過對於有些網路上的一些名詞,馬總統似乎真的不瞭解,像是「給力」,他坦承自己看不懂,後來才知道是「in power」的意思,就是使他有力量;還有就是「雷人」,總統還以爲是雲層放電時打到人叫「雷人」,結果網路上的意思是誇張到極點、令人震驚無語的意思。

而兩岸名詞確實有許多意思完全不同之處,例如「號子」在臺灣指的是證券公司營業場所,在大陸是監獄看守所的意思;有名無實的空殼公司在臺灣被稱爲「空頭公司」,到大陸則叫「皮包公司」。

還有像是「激光」,在臺灣則稱爲「雷射」,我們所用的「泡麪」,在大陸則爲「方便麪」;「脫產」一詞在大陸是離職、離開原先工作職位的意思,而在臺灣則是脫離手中財產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