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時代》我發現了隱藏在高鐵裡的貧富秘密

大陸動車商務座,紅色真皮太空按摩椅,10多平米的空間只有5個座位。(作者提供)

上週末去了趟上海,爲了錯開返杭高峰,一大早就趕高鐵去了。因爲時間的選擇有限,G7507二等座沒有了,索性買了商務座回杭州,多花了146.5元(人民幣,下同),到現在還肉疼。

虹橋火車站4號休息室是上鐵商務座的休息室,發車前我進去坐了一會兒:真的很舒服,工作人員會一一上前提醒乘客去排隊進站,裡面有很多零嘴小吃,各種飲料、咖啡可以隨便喝。候車室非常安靜,有些人在休息,有些人在辦公……

而我在思考:這些人都是做什麼的?打算去哪裡?

半小時後,乘務務員溫柔地提醒我:您的車次開始候車了。G7507是兩節編組動車共計16個車廂,商務座在兩節的頭尾部,也就是1車、8車、9車、16車,我的車廂是9車,但精力不集中的我走進10車。

10車是二等座,我從過道穿過,一片嘈雜聲中有嬰兒的哭鬧,吃雞遊戲的機槍掃射音效,外放的熱門電視劇與綜藝情節,混合著高談闊論的聲音,分貝值至少超過70以上(70-90分貝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車廂很滿,站票乘客只得擁擠在通道里,一手架在椅背上支撐痠軟的雙腿或者背靠着衛生間牆壁、亦或蹲在行李架旁,坐在旅行箱上的大多是些小年輕。狹小的過道顯得逼仄,二等座車廂一排有5個座位,7、80公分的過道寬距使得大家只能側身而過,走走讓讓,20多米的一節車廂花了2、3分鐘。

走進一等車廂,瞬間安靜了不少,一些人壓低聲音在討論些什麼,有的人在看書,一對年輕的夫婦溫柔地哄着寶寶。由於一排只有4個座位,顯得寬鬆自由很多,只是大紅色的軟座上鋪著白色的廣告布巾,配色審美着實有點怪異。

終於,我走到最頂端的商務座,紅色真皮太空按摩椅非常高檔有質感,10多平米的空間只有5個座位,半天也沒人講話,安靜如雞。

坐下來後我拿出電腦記錄着此時的感受,身後帶着墨鏡,脖子上掛着小拇指粗細的銀鏈子的姐姐對電話那頭說:幫我預定一個行政套房,今晚住,我有會員,電話是……。另一位應該是整形醫生:一會兒吩咐着助理去做某項調查,一會兒安慰着最近剛剛做了鼻子整形的女患者。

「你的鼻子恢復得比其他人要很好了,手術期後要好好調理哈,生理期更要注意……」語氣裡充滿了鼓勵。

從上車就打開了按摩椅的睡覺模式的是個高顏值的帥哥(我下車時才發現),而坐我右手邊的中年人已經換上了商務組準備的拖鞋開始閉目養身,看樣子要坐蠻久的了。發車5分鐘後,高姐進來給每人發了一瓶水,一盒上海國際飯店特製的酥餅,就再也沒有進來過了。

我開始反覆思索一些事情:

在G7507的一節編組裡,以上海至杭州車程爲例:

商務座:10個座位,票價:219.5元=1.87倍一等座=3倍二等座

一等座:112個座位,票價:117元=1.6倍二等座

二等座:488個座位(含餐車),票價:73元

商務座+一等座=1.6%+18.4%=20%,二等座=80%

你看,動車車組的座位數也恰巧符合二八原則!

在二等車廂裡我能感受到一些簡單又真實的快樂,在一等車廂裡我能感受到他們的享受與坦然,但在商務座車廂裡的人身上我感受到了疲憊與壓力……

另一方面,購買商務/一等的人爲這趟動車組的運行支付着超兩倍、三倍的價格,當然也配備了優質的社會資源。而我推測這些人享用好資源的人,其納稅額度也遠超那些剩下的80%,又公平又無奈。

思維方式與行動差異決定着人與人的不同命運,差距聚集逐漸形成了可視化的階級隔離。商務座的門是電動的,手一碰就能打開,但商務/一等與二等座之間的階級隔離又豈是碰一下就能打開的。

我想起那篇科幻小說《北京摺疊》(小說大致意思:北京在未來按照社會階層被分成三個空間,生活在第三空間的垃圾工老刀,爲了讓自己的養女可以接受教育,冒着生命危險穿梭在三個空間之中爲人送信)。其實這個社會已經用資源,將我們做了階級劃分。出身決定了你的起跑線與階級,至於後面的人生,你能處在哪個階級也難有定數。

動用下運營思維,我是這麼理解這件事情的:

俯視這個社會綜合體,社會管理者期望整個組織運作良好,精細化、分層運作必然是趨勢。過去,我們追求過理想化的共產主義形式,推行吃「大鍋飯」,經濟發展緩慢的歷史已經確鑿地驗證了只有階層分化才能大幅度提高社會發展速度。

再來品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這個分層運營策略,真是妙啊~

迴歸到運營工作中,高淨值用戶一定是重點打標,恨不得一對一去維護以期待他們能產生更大的價值,把錢與時間花在重要的人與事情上是這個社會上精英們通用的做事規則。

想必你也想成爲一個高淨值用戶,那就要努力證明自己是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了。

當天坐在高鐵裡時,我想得更多的是對階級壁壘、貧富差距的無奈,後面結合到自己運營工作的思考,是發文的今天才領悟到的。

因爲見識到了自己思維與能力的侷限性,寫這個選題我內心多少有點喪。但是現在又釋然了:因爲我能理解大領導的苦衷與難處了。(橙多多/杭州)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