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武治在野畫作 跨越宗教與藝術

藝術家廖武治(中)爲行政院長蘇貞昌(左)、文化部長李永得(右)導覽畫作。(國父紀念館提供)

創作一甲子的藝術家廖武治,更爲人熟悉的身分是大龍峒保安宮的董事長,10日其個展《在野.行者—廖武治美術展》開幕,行政院長蘇貞昌、文化部長李永得、藝評人李欽賢等人均到場祝賀。

蘇貞昌打趣,自己一輩子職務變化很多,但因爲妻子是畫家,「畫家助理這個工作,終身沒有換過」。他因爲包辦洗畫筆的工作,還很清楚硬掉的畫筆要用水晶肥皂和洗筆油才洗得乾淨。蘇認爲廖武治作畫,並不是在50號、100號的畫布上做畫,而是「以天地爲畫布,以社會爲背景,以保安宮爲主題」,在此基點上畫出宗教、藝術與美學。

蘇貞昌指廖武治作爲大龍峒保安宮的董事長,把自己的學養也用在保安宮的文化資產保存上,並在教宗方濟各接見時,把自己以油畫所繪的保安宮送給教宗,永存於梵蒂岡博物館。他所做的大畫作,讓臺灣的宮廟、宗教文化被世界看見也很精彩。

文化部長李永得致詞時也表示,自己所認識的廖武治不只是畫家的身分,他的3個身分都很成功。以藝術家來看,廖武治是張萬傳的弟子,和楊三郎、洪瑞麟等人也都交往密切,他的畫尤其從色彩到意象,爲臺灣山水留下紀錄;以宗教領袖而言,他做到與教宗相見,十分不易;以文資保存而言,保安宮雖是國定古蹟,但他自行籌措經費,自行修復,並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肯定。

藝評人李欽賢讚譽廖武治,除了讓民俗文化提升到文化層次,亦將民俗氛圍帶進自己的創作,在西方油畫中加入民俗宗教的親近感,特別在古建築部分,以沉穩色彩、筆法重疊的方式,堆積出風土感情的厚度。

廖武治表示自己跟隨畫壇前輩張萬傳習畫多年,與張萬傳一樣作爲「在野」藝術家,不參與藝術團體卻不影響對藝術的熱愛,強調以藝術創作作爲自我感受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