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經典/不僅是音響,還有「少即是多」的品味 Bang&Olufsen走過90年

▲Bang&Olufsen音響家中就是一景(圖/翻攝品牌官網,以下同)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什麼音響界的勞斯萊斯,都只是行銷用語而已。

丹麥品牌Bang&Olufsen(B&O)在2015年正式邁入90年曆史,或許很多人都是從外表開始覺察這品牌,但B&O並非從設計綻放開花,2個放入品牌名的創辦人,都只爲無線電科技瘋狂。他們是電子工程學校同學,對收音機技術巨大的興趣,是灌溉此品牌最初的初心

▲近期在臺上市最新款BeoSound Edge音響。

1929年,正是丹麥當地電影院開啓「有聲電影」的初期,首部影片汽船威利號》在當地放映時,透過B&O的音響,人們聽到了悠揚的配樂米老鼠的逗趣聲,品牌魅力開始對廣大公衆綻放,他們從聲音中聞到花香,征服丹麥人的B&O用的是技術而非美麗

1934,B&O推出收音機、音響與留聲機結合爲一體里程碑產品Hyperbo5 RG Steel,外型設計已經帶有簡潔摩登的風格,是該品牌首次針對設計要求的作品,針對音響效果也有一定的評價,經過80年後,該產品的設計完全不落俗套,當技術已不落人後,美麗便是脫穎而出的必要。

▲Hyperbo5 RG Steel。

受到德國包浩斯實用主義影響,複雜的形式花紋不再重要,滿足基本功能去蕪存菁,也成爲一種審美觀,Beolit39收音機的弧形線條,融入20年代至30年代的美學工藝設計與技術在品牌精神達到平衡,精準美感成了B&O的形容詞之一。

▲Beolit39收音機。

「我們希望讓空間充滿音樂,而不是讓音響設備充滿空間。」

其後,B&O也與建築師Ib Fabiansen、設計師David Lewis、Jacob Jensen、Steve McGugan等人合作,流瀉美妙音樂的音響,同時也成爲一件室內擺設,視覺與聽覺都有了,能說他不是一件好收藏嗎?它培養了屬於自己品味追隨者,包括以挑剔聞名於世的前蘋果執行長賈伯斯

而想當然爾,B&O的價格自然不是「平民價」,發燒友的小市場本就爲數不大,該品牌獲利總是有限,2012年終於在市場上推出子品牌B&OPLAY,針對耳機與攜帶音響產品開發,向口袋不深的年輕族羣招手。

▲B&OPLAY Beoplay P6。

走過90年,B&O仍然奢華,不全在於價格而在於價值,少即是多的風格雖然充斥着市場,但真讓人百看不厭的工藝卻爲數寥寥,下次又是哪一款產品入選MoMA呢?

究竟怎麼買好音響?閉眼聽,睜眼看,僅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