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建教合作 壽山動物園兩種搬家上課去

內埔農工打造優質的動物棲息空間。(柯宗緯翻攝)

白鼻心開心享用水果。(柯宗緯翻攝)

壽山動物園環頸雉特寫照。(柯宗緯翻攝)

高雄壽山動物園爲紓緩飼養密度,近日將3只繁殖力旺盛的二級保育類動物環頸雉及園內收容的1只白鼻心,交由內埔農工照養,打造更寬敞舒適的新環境,動物們彷彿搬家到校上課,堪稱另類的「建教合作」;園內尚有10只環頸椎和1只白鼻心,民衆可在10月重新開園後尋找牠們的蹤跡。

壽山動物園指出,環頸雉在2014年從墾丁國家公園到壽山動物園,因環境適應能力良好,在保育員悉心照料下繁殖旺盛,園內個體數量共25只,部分個體在去年12月到六福村借殖展,但現因雄性個體在繁殖期爲追求異性頻繁打鬥造成受傷,爲避免數量過多造成緊迫,因此着手尋找適合環頸雉的棲息空間。至於園內收養的白鼻心1997年來到園區,目前已是高齡個體。

壽山動物園表示,動物園長期與內埔農工合作,這次感謝校方協助營造更優質的棲息環境,不僅紓緩動物園飼養密度,也提供學生實作機會,增加照養動物的經驗,並透過該校野生動物保育科專業師資,帶領學生習得動物籠舍規畫及飼育管理等實務能力,共同爲增進動物福祉攜手合作;環頸椎搬家後,好奇得不停探索新環境,白鼻心則開心享用喬遷水果賀禮。

環頸雉被列爲二級保育類動物,以種子、根、漿果、嫩葉及昆蟲爲食,雌雄個體羽色相異,日間喜歡在地面覓食,夜晚則飛到樹上棲息。繁殖期在春天,每窩約產10顆蛋,由母鳥抱卵,約23至26天孵化。

白鼻心俗稱果子狸,屬一般類野生動物,全身大致爲黃灰褐色,自鼻樑延伸到額頭有一條明顯的白色帶紋爲其特徵,眼下與耳下亦具白斑,後頸、四肢末端與尾巴後半部爲黑色。夜行性,善於爬樹,雖屬食肉目動物,卻偏好食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