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管理在深圳搞了個大單子

4月初的深圳寶安,“代建第一股”綠城管理和本土房企勤誠達談成了一樁大生意。

勤誠達將旗下所有房地產項目交由綠城管理開發運營,這也是綠城管理首個託管批量業務。

讓綠城管理下定決心的,除了能在深圳這個大市場提升品牌辨識度;還有一個重要幫手——基金公司【前海潤禾】,它將負責融資和資金運營事宜。

過去一年多,代建賽道的火熱有目共睹。

不良資產處置、政府代建等需求擴張,越來越多的傳統開發商抱着“入股不虧”的想法涌入。

元素過多的市場,讓頭部代建商也充滿了危機感。

一是競爭壓力變大,二是合作雷區變多。

賺小錢,也要小心。

據瞭解,勤誠達深耕深圳本土20餘年,在地產開發、城市更新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經驗和知名度。

業內猜測,勤誠達可能並非追求綠城管理的代建和品牌輸出能力,更多是基於“紓困”需求。

各家房企開始暴雷的2021年,勤誠達屬於民企中的“一股清流”,一度逆勢拿下廣州幾個舊改項目。

但從去年底開始,集團負面消息不斷——包括總部有工人討薪、半年內需要支付共計超30億元的借款和利息等。

而首個託管給綠城管理的項目之一【寶安勤誠達雲邸】,2022年末就已在政府公佈的待入市項目內,且開了展示中心,目前仍未開盤。

有媒體透露,勤誠達去年底就開始接觸綠城管理,希望能實現合作;綠城管理方面也正在做業務創新,其中一項就是代建批量託管業務。

此次合作,雙方顯然都有意向推進,但直接和民企打交道,不是綠城的菜。

這其中,前海潤禾充當起牽線搭橋的角色,這是一家以房地產投融資爲主的基金管理公司,其背後有深圳國資背景。

據自媒體《苗頭》透露,勤誠達與前海潤禾的合作已有三四年,也有交情。

對於資方而言,目前更看中擁有主體信用、品牌效益、豐富開發管理經驗的代建企業,綠城管理無疑是符合條件的。

站在綠城的角度,國企背景的資方將帶來穩定的投資現金流,也爲勤誠達帶來“增信”光環。

遇困房企項目,加上金融機構涉房不良資產,顯性規模就超3萬億,這被綠城稱爲風口型業務機會。

今年3月的2022年度業績會上,綠城管理CEO李軍曾提到了一種理想狀態:

綠城的操盤能力和信用能力能夠形成一個更大的業務入口,通過與金融機構的外部協同,幫助民營企業或紓困項目快速提升到與國央企在同一水平、同一維度上的競爭能力。

其現在推的商業模式,也是尋找外部的金融機構或金融資源,搭建金融能力架構,對遇困的企業提供金融支持,重新激活這個項目。

對於勤誠達這類民企,綠城管理更願意“搭上”各類具備房地產投資能力的金融機構,再與融資需求的項目配合。

爲了避免捲入債權風險,綠城表示要保持“輕資產”模式——不出資,而是通過輸出開發管理能力和品牌背書以獲取服務費用。

在這場合作中,綠城管理的心思也有體現:

當日勤誠達官宣:“三方進行全面戰略合作、全面戰略入股、經營管理升級”;而在綠城管理的公衆號中,卻未見“全面戰略入股”內容。

紓困需求之外,去年國央企及城投拿地比例急劇上升,與部分公司平臺房地產開發能力不足的矛盾,也爲代建行業提供了多機遇。

相較於前者,爲國央企城投客戶提供產品,代建方少了“找錢”這一繁瑣,但風險仍然存在。

綠城管理也踩過坑。前段時間,成都某一綠城管理代建小區爆出爛尾傳聞。

該項目本來由國企拿地,後引入央企成分的大股東增資,以及同是央企背景的綠城管理輸出品牌和代建,相當於有了三根“定海神針”。

但綠城管理也沒想到,委託方公司會拖欠工程款,於是綠城管理將其告上法庭。

此時的綠城管理很被動,如果這時選擇提早退出,會面臨巨大的品牌信用風險;加上“保交樓”的背景,官方也會對退出行爲做出約束控制。

後來,當地官方介入此事,組織開發商、代建方、總承包單位開會磋商,並承諾嚴格監管預售資金,此鬧劇才告一段落,項目得以繼續推進。

多數業主並不瞭解項目複雜的多方關係,“爛尾”的頭銜全扣在了品牌輸出方綠城管理頭上。

社交平臺上,只有綠城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機遇和風險並存的代建賽道,頭部代建商都要小心避雷,但卻被衆多出險房企視作“復活藥水”。

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發展代建業務的房企已經超過60家,其中不乏出險房企身影。

旭輝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中,代建平臺被單獨拎出來,由深受董事長林中信任的陳東彪負責;

中樑控股票據違約後不久,就馬上成立了代建公司;

華夏幸福化債之餘,成立了輕資產代建公司“幸福安基”,還接下了恆大的爛尾項目。

有分析認爲,這些房企一方面看到代建賽道蛋糕變大,希望分一口吃食。

另一方面,代建扛週期、輕資產、利潤高的特點也吸引着它們前來補血。

出險房企們,真的能“入股不虧”嗎?

門檻首先是個問題。當下能否接下紓困類項目,代建方自身健康纔是金標準,已有違約記錄、資金緊缺的房企相當於失去了品牌力,難以得到委託方的信任。

畢竟稍不留意,就會有二次暴雷的風險。

如上海浦東一項目爛尾後,好不容易盼來某一民企代建,沒過多久,該企業出現資金短缺情況,能否按時交房,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而國央企城投項目,更喜歡找自家人和純粹的老牌代建商。

比如,在代建領域初出茅廬的中交代建,去年開始和信達地產聯手紓困地產;無錫城投更是在拿地階段就開始和綠城管理搭檔了。

退一步講,即使獲得了入場資格,在行業不確定的當下,部分項目可能會面臨資金需求,代建方要幫助項目進行融資。

也可能會有委託方資金中斷的情況出現,進而拖欠代建方的代建費用,這會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滿打滿算,想做個乙方,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