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返臺就學政策急轉彎 馬英九:太不像話快糾正!

▲前總統馬英九。(資料照/記者湯興漢攝)記者羅婉庭臺北報導

教育部日前發佈開放各國境外全面解禁來臺就學政策,當晚卻急轉彎,宣佈排除陸生。對此,前總統馬英九8日上午表示,兩岸年輕人交流,對兩岸長期和平發展,是有利的;大陸學生不能來臺灣,是臺灣的損失,「趕快把它糾正,實在是太不像話!」

教育部日前原宣佈開放中國大陸的「在學學位生」來臺,當天傍晚卻臨時喊卡,陸委員會指出,原因陸方設立政治障礙,如陸生申請來臺證件大通證」簽註受刁難,及要求臺灣方面學校證件不得出現「國立」等文字

對此,馬英九上午出席「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26週年慶」前受訪表示,大陸學生不能來臺灣,其實是臺灣的損失,因爲兩岸年輕人的交流,對兩岸長期和平發展,是有利的,「所以要趕快糾正,這太不像話了」。

教育部5日行文全臺大專校院,同意開放境外學生返臺繼續就學,其中也包括五千多名在學陸生。教育部表示,此舉已經我國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但教育部同日傍晚改口原本開放的對象原則上需排除陸生,僅限應屆畢業生可返臺就學。

國民黨認爲,一日之內從全面開放變成歧視陸生返臺,顯示民進黨政府內部對此立場的嚴重歧異,且有明顯的政治力介入官僚決策

國民黨表示,同等重要的是,教育部所言之「兩岸考量」究竟爲何?民進黨政府有必要向全民提出解釋。國民黨質疑,此種「兩岸考量」乃明顯排除陸生的例外作法,無疑是再次向對岸社會傳遞敵意賴清德卓榮泰等民進黨政治人物過往所稱的「反共不反中」已經形同虛言。國民黨認爲,當前兩岸政治氣氛緊張,正式對話管道中斷,兩邊社會對抗意識日升,此時開放陸生返臺就讀,既能維護陸生的受教權,又可顯示臺灣在兩岸僵局中,不以教育交流爲「人質」或「報復籌碼」,這種作法纔是真正促進兩岸和平的「兩岸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