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星臺籍工程師轉行開熱炒店 空運食材呈現臺灣味

原爲工程師的旅星臺灣人陳志柏去年轉行投身餐飲業,開了當地首家臺式快炒店,不只是菜單上的料理,店內牆上的佈置也充滿臺灣味。(圖/中央社)

新加坡吹起臺式餐飲風,各類臺式餐廳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原本是工程師的旅星臺灣人陳志柏也轉行投身餐飲業,開了當地首家臺式快炒店,水蓮、椒鹽中卷等招牌菜都讓顧客讚不絕口。

過去2、3年的疫情期間,新加坡出現越來越多臺式餐飲店,有旅星臺灣人因爲愛做菜而開餐廳當老闆,也有臺灣餐飲品牌插旗新加坡市場;有主打臺式早餐的店家,還有燒烤、快炒店,甚至「臺灣小夜市」也即將開張。

其中,去年開幕的「臺one味」號稱新加坡首家臺式快炒店,店內牆上佈置充滿臺灣意象,包括知名景點海報、臺啤酒瓶,一走進店裡,就有「秒回臺灣」的感覺。

滿滿臺灣味的料理不僅吸引在新加坡的臺灣人光顧,也深受新加坡當地人喜愛。「臺one味」老闆陳志柏最近也經常包辦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官邸的晚宴。

熱愛做菜的陳志柏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自己原本在新加坡從事半導體產業的工作,去年受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辦公室收掉了」。

他本來打算回臺灣,但後來因爲永久居民身分、疫情等因素,跟好朋友商量後,毅然決定在新加坡開一家臺式快炒店,不當工程師、改當廚師,正式跨足餐飲業。

陳志柏回憶,小時候住在南投山上,爺爺、奶奶忙於農事常不在家,也因爲這樣,奶奶在他還小的時候就教他做飯,讓他即便一人在家也不會餓肚子。長大後,自己常年旅居海外工作,「有什麼想吃的,就自己做」,漸漸培養出做菜的興趣。

爲了做出「臺灣味」,工程師出身的陳志柏從臺灣訂購醬料後,按比例調整好再交給員工使用。他解釋,這樣一來,儘管店裡的廚師大多是馬來西亞人,還是能確保味道一致性。

不但如此,店內也大量使用臺灣空運到新加坡的食材,他說,這包括水蓮、山蘇每週從臺灣運來,還有來自臺灣的冷凍中卷。

在新加坡衆多的臺式餐廳中,陳志柏認爲,店內最大特色是堅持使用臺灣醬料及臺灣蔬菜,臺灣味的還原度約有90%。

從去年6月開店至今已經超過一年,他說,剛開業的前3個月,顧客以臺灣人爲主,目前大概是臺灣人、新加坡人各佔一半。

他透露,開店之後發現,一大部分的客羣是待過「星光部隊」的新加坡人。他們當兵時曾到臺灣訓練,因爲長期待過臺灣,瞭解臺灣飲食文化,就會想帶家人到店裡品嚐之前在臺灣吃過的特色菜,而不只是一般新加坡人熟悉的鹹酥雞、雞排或蚵仔麪線等臺灣小吃。

顧客吳先生受訪表示,這是他第二次到「臺one味」,覺得味道很不錯,所以又帶了一些朋友來吃,臺式泡菜、椒鹽中卷、滷肉飯都不錯。

另一名顧客欣慧也稱讚水蓮真的很好吃,她笑說,吃了這些料理後,「有一點點回到臺灣的感覺」。很久沒去臺灣旅遊的她頓時萌生再到臺灣玩的想法。

此外,陳志柏指出,爲了節省人工成本又兼顧衛生管控,選擇把店裡碗盤外包給自動洗碗廠商處理。

他說,廠商每天提供碗盤,並在晚上收回使用過的碗盤,以自動化方式清洗,確保乾淨度一致,還會經過高溫殺菌程序,比人工洗得更乾淨,且每個月只要付新加坡幣2000元(約新臺幣4萬6000元),比起聘請洗碗工每月至少需要花費新加坡幣2500元,不僅更方便又能節省成本。

新加坡近年吹起臺式餐飲風,「臺one味」號稱當地首家臺式快炒店,透過空運食材呈現道地臺灣味。(圖/中央社)

新加坡吹起臺式餐飲風,原本是工程師的旅星臺灣人陳志柏去年也轉行投身餐飲業,開了當地首家臺式快炒店。(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