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中小企業需更多政策 下半年將重點採取措施

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田玉龍。(澎湃新聞)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今天(7月19日)舉行2022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發佈會上,有媒體提問:受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多重因素影響,上半年工業生產遭遇短暫衝擊,但總體呈現企穩回升態勢。請問工信部如何看待工業的宏觀經濟「壓艙石」作用?工信部下半年將採取哪些措施提振工業經濟?

對此,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總的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還是比較嚴峻複雜的,各方爲促進經濟的平穩增長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前兩個月工業經濟超預期增長,實現了平穩開局。3月份以來,工業經濟遭遇了突發性衝擊,一度出現了大幅波動,國務院出臺了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從宏觀層面爲工業穩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工信部和有關各部門把工業穩增長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加快穩經濟穩增長的一系列措施。各部門聯動推動了政策的應出盡出,靠前發力,各地方積極出臺配套措施,守土盡責、抓好落實。企業克服困難,加足馬力、穩定生產。各方面協同作戰,齊心協力,實現了5、6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和3.9%。特別是6月份製造業PMI在連續三個月收縮後重新回到榮枯線的上方,這也非常不容易。應該說,工業經濟的企穩回升呈現恢復增長的態勢是非常明顯的,也充分發揮了宏觀經濟的「壓艙石」作用。有幾個點:

從製造業佔GDP的比重來看,二季度,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了28.8%,比2021年增加了1.4個百分點,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信號。從投資貢獻來看,二季度製造業投資增長7.4%,高出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的3.2個百分點,拉動作用也體現出來了。工業出口迅速由降轉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裝備製造業快速回升,特別是6月份對整體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了七成,裝備製造業發力比較大,說明我們國家的裝備製造業在工業體系中的作用逐步體現出來。

田玉龍表示,總的來看,上半年工業經濟頂住了衝擊和壓力,經受了考驗,成績實屬不易,有黨的堅強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體制優勢,有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潛力,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有效投資不斷擴大,消費潛力也在逐步釋放,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我們相信,工業經濟企穩回升態勢不會改變,而且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當然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內外部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全球經濟放緩、通脹高企,不可避免對貿易需求、全球供應鏈穩定、大宗商品價格帶來影響,所以我們面對的,特別是下半年面對的壓力還比較大,也比較複雜。

田玉龍表示,下一步,工信部還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提振工業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爲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環境。採取幾項措施:

一是加快推動穩工業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落實落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特別是提振工業經濟的系列政策要加快落地落實,支持各地政策措施要靠前發力、適當加力。我們要會同有關部門一起加強對工業穩增長的專項督導,要對製造業增加值佔比和投資等主要指標進行監測,要建立完善的通報制度。持續加強政策解讀,要惠及各類企業,使企業得到更大的實惠,堅定他們發展的信心,提振市場的預期。

二是引導擴大投資消費需求。「十四五」規劃已經開始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項目,行業技術改造工程項目已經開始啓動。特別在5G、千兆光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儘快啓動開工。同時,加大消費的引導作用,剛纔談到要組織「三品」全國行活動,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下鄉和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培育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用一系列措施引導消費,擴大投資。

三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使企業穩產達產,恢復產能,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特別在重點產品的保價穩價上,大宗產品供需對接上,我們建立了「紅黃藍」預警機制,使大宗產品、上游原材料等供應及時到位,同時做好「三夏」「秋冬種」用肥保障工作。

四是加大幫扶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總的來看,中小企業還是存在一定困難,我們要開展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特別是在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中小企業開展綜合督查,使政策落地。同時,要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要加大惠企政策,提高精準服務,現在中小企業需要更多精準性的政策落地見效,這方面要繼續下好功夫,這是下半年重點要採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