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堂: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5條重大原則

馬建堂最新解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原則(來源:C位觀察)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3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於6月19日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智造復甦 惟實勵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提供學術支持。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先生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原則,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馬建堂表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衝鋒號已經吹響,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五條重大原則。

一是必須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現代化是一個化解各類矛盾,直面各種挑戰的過程。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又是人口超過14億的多民族國家,現代化面臨的挑戰更大,更需要科學應對,各種預料和難以預料的衝擊,更需要更好地統籌短期和長期、沿海和內地、城市和鄉村、國內和國外等多種複雜的矛盾。這就需要強有力的領導力量,需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核心。

二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道路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新時代新徵程上,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國際風雲變幻,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都要毫不動搖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按照黨的二十大所要求的,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政黨不變,鬥志不改,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積澱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一步的命運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是一切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也應當是社會財富的享有者。歷史一再表明,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斷進步,現代化取得成功,必須讓人民充分參與發展,共同分享現代化的成果。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發展更應該讓人民充分地參與,現代化成果更應該讓人民公平地分享。

四是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一定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一招。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拓展,必須靠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着力破解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的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爲國家治理效能。

五是必須堅持發揚鬥爭精神。社會是在矛盾中不斷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鬥爭。面對新徵程上的艱難險阻,我們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更加自覺地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更加自覺地防範各種風險,在偉大斗爭中奪取偉大事業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