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收購推特要打造美國微信可行嗎?美媒:已經太晚了!

馬斯克再度提出收購推特,表示希望將推特改造成像中國微信一樣的超級應用程式,但外界對此並不看好。(圖/路透)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最近又再度提出收購社交媒體推特,並稱希望藉此將推特改造成像中國微信一樣身兼所有網路功能的超級應用,不過美媒《華爾街日報》認爲,打造像微信的超級應用程式多年前在美國就曾引起討論,很多企業嘗試過卻都沒有成功,馬斯克現在纔要開始做,已經太晚了。

《華爾街日報》指出,大陸騰訊營運的微信(Wechat)是一個典型的超級應用,具有即時通訊、支付、遊戲、訂餐、叫車、現金轉帳和許多其他的網路服務,幾乎可以用單一應用程式囊括所有與網路相關的活動。馬斯克重提推特收購案時提出「超級應用X」計劃的加速器,並稱推特能將訊息與娛樂結合起來,有望在5至10年內發展到超過10億用戶。

報導說,其實有這樣想法的不止馬斯克。今年早些時候,Zillow聯合創始人巴騰(Rich Barton)戲稱,Zillow下一個前沿陣地是計劃打造一款讓交易者夢寐以求的「超級住房應用」,也是要由一個單一平臺來連接整個交易過程中所有分散環節。此外,Uber Eats擴展外賣市場後,優步(Uber)也在其平臺上增加叫車和旅行預訂服務。

這些追求超級應用策略的公司也很清楚,這種策略有其侷限性。Zillow建構的iBuying的努力已宣告失敗,優步CEO 科梭夏意(Dara Khosrowshahi)也公開表示,超級應用似乎在亞洲才行得通,「爲消費者提供獨立功能的應用程式纔是正途」。

報導認爲,美國人似乎更喜歡使用不同功能的獨立應用程式:用Venmo向朋友轉帳,用Snapchat分享圖片,用優步叫車,用DoorDash點外賣,用Twitter與陌生人分享信息。

而相比之下,微信的超級應用模式是在中國獨特的市場條件下誕生的。當第一批智慧手機問世時,中國的網路環境和支付基礎設施還遠不成熟。當時中國經濟主要依賴現金驅動,使用信用卡的人不多。當阿里巴巴與騰訊推出在線支付時,直接跳過了信用卡這一步,讓在線支付迅速成爲一種無處不在的支付方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點,當時中國互聯網市場高度集中在騰訊、阿里巴巴等少數幾家網路公司手中。但是最近幾年大陸對科技業進行整頓,情勢已經改變,很多網路公司也藉此切斷了與微信的合作關係而獨立發展。在亞洲也有許多公司都試圖仿效微信,包括韓國的Kakao、日本的Line以及東南亞的Grab,但從未取得像微信那樣的主導地位。

報導表示,在美國這種模式很難複製,這不僅是因爲監管審查,還因爲支付、遊戲、電商等領域的競爭對手已經非常成熟。要打造一款超級應用,意味着要與所有網路公司爲敵,也無法像騰訊那樣將這些公司都納入麾下。2014年臉書收購WhatsApp時,祖克伯(Mark Zuckerberg)曾考慮在臉書上打造類似業務,但現在已逐漸放棄往這方向發展,可能把這些希望都寄託在Meta的發展上。Meta也許有機會,但也要監管機構和競爭對手允許它搶先一步佔領這個虛擬世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