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動在華業績遭重創 第二季度營收現中雙位數下滑

達能在今天發佈2022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達能銷售額爲133.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914.51億元),同比增長7.4%;錄得經常性營業利潤16.1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 110.63億元),同比增長0.5%;經常性營業利潤率爲12.1%,同比減少88個基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達能旗下奶粉和飲品業務在中國遭遇冰火兩重天。財報顯示,中國所屬大區(包括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市場當季的專業特殊營養業務(奶粉)銷售額爲6.17億歐元,同比增長9.7%;飲用水和飲料業務銷售額爲2.30億歐元,同比下滑13.6%;基礎乳製品和植物基產品銷售爲8900萬歐元,同比增長14.3%。

達能在財報中指出,在中國市場,今年第二季度嬰幼兒配方奶粉增幅爲中至高個位數,中文和英文標籤產品份額均持續展示韌性。其中,中文標籤奶粉實現雙位數增長;英文標籤產品持續增長,間接渠道(海淘、親友代購)當季在嬰配粉業務中的收入佔比已低於15%。“因受出行限制和疫情封控措施的影響,脈動的銷售出現中雙位數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脈動品牌連續四個季度出現銷售下滑。據悉,在經歷9個月的短暫正增長後,脈動品牌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在中國市場出現業績下滑,據達能披露,脈動銷售收入在去年三季度出現了低個位數下滑。而2021年4月底,脈動剛剛宣佈劉昊然取代之前的“劣跡藝人”吳亦凡成爲新的脈動品牌代言人。

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脈動進入中國市場,2015年銷售額爲98億元,市場份額高達九成。但隨着脈動的成功,各大食品飲料企業紛紛加碼脈動所在的賽道,如農夫山泉的“尖叫”,百事可樂的“佳得樂”,娃哈哈的啓力,東鵬飲料的東鵬特飲先後入局。同類產品數量劇增、產品差異化不明顯讓該細分飲料市場競爭白熱化。

在2016年,脈動在中國的銷售額首次下滑,在隨後幾年,脈動的在華銷售持續下滑。2019年據業內人士估算,脈動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約在50億元,相比2015年縮水近一半。

回顧近幾年的脈動發展,該品牌也做過諸多調整。比如推出多個新口味,新增牛磺酸、人蔘、纖維的等新品,但銷量下滑並沒有大的改變。

2020年4月15日,脈動正式宣佈品牌全方位升級並簽約當時的頂流吳亦凡,按照當時脈動披露的信息,這是該品牌近年來最大的一次革新,涉及品牌定位、包裝設計、產品配方、口味組合等諸多方面,目標爲新生代年輕人市場。但在經歷短暫的9個月業績增長後,脈動再次轉入業績下滑。

對於脈動的未來發展,或許從今年三月,達能披露的新戰略找出端倪。達能新任首席執行官盛睿安在今年3月發佈的新戰略中提到,達能將積極推動業務組合輪換,將調整的業務體量約佔10%淨銷售。“達能中國團隊在過去數月一直對此進行深入研究,準備好打破盲目創新的循環、盲目進行產品系列的擴充,並花點時間清理產品組合,接下去要淘汰掉一些和全盤計劃不一致的SKU”。

但值得注意的是,回顧過去十幾年達能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其中國的發展邏輯基本可以概括爲:通過不斷調整投資戰略,參股和併購拿下了中國飲料行業半壁江山,在市場成熟期來臨前全力擴大中國市場份額,同時不斷出售效益不佳企業。

資料顯示,2007年達能從光明撤股;2009年達能與娃哈哈“合離”;2010年達能將匯源股權售予賽富基金;2011年出售梅林正廣和飲用水有限公司50%股權;2015年拋售虧損的多美滋;2016年退出飲料巨頭樂百氏;2020年出售礦泉水巨頭益力;2021年再次撤離蒙牛。

如今,達能的身影在光明、蒙牛、娃哈哈、匯源以及正廣和等多家企業中已經消失,唯一的中國血統品牌只剩下脈動,但面對持續業績下滑的脈動,或許達能的耐心已經不多了。(陳俊宏 鄭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