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秋冬進補「吃雞分公母」 母雞湯頭鮮美公雞較緊實

雞肉屬於白肉,又很好的營養價值。( 圖/寵愛健康志提供)

文/陳蓁

秋分剛過,即將進入寒露,除了早晚氣溫變化大之外,有時候空氣忽冷忽乾燥,對我們及毛小孩來說,有時候會身體適應不過來或是受寒、咳嗽、皮膚幹癢,因此大家可以適當地挑選食材,簡單的利用食材特性預先爲自己和毛小孩養身進補。

我們常常吃雞肉,也常爲毛孩子們做新鮮的雞肉料理,現代營養學有所謂「紅肉」和「白肉」的分別,雞肉是白肉中的最具代表性。但是你知道嗎?臺灣土雞品種多樣、營養價值與口感各不相同,公雞母雞蛋白質含量食療功效也不一樣,該怎麼選購與烹調料理最合適及健康,可是一門學問

中醫認爲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可以治療由身體虛弱而引起的乏力、頭暈症狀,是非常適合我們人體寵物的滋補佳品。在吃法上,母雞一般用來燉湯,而公雞適合快炒。因爲母雞脂肪較多,肉中的營養容易溶於湯中,燉出來的雞湯味道更鮮美;反之公雞的肉質較緊緻,很難熬出湯頭濃郁的效果

但是公雞因有壯陽補氣的作用,溫補作用較強,適合陽虛或術後體虛的人或寵物,所以對於有火氣大、高血壓中風癌症痛風,以及風熱感冒或是有過敏症牛皮癬、皮膚敏感的人或寵物其實不適合多吃。

母雞有益氣養血、健脾補虛之用,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公雞來的高且種類多,很容易被吸收利用增強體力。適合陰虛氣虛的人或寵物,特別對經期或者產後血虛女性或寵物,或是體質虛弱的老弱或老狗,尤其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貧血等,具有補血滋補、很好的食療作用。因此比起公雞來說,母雞肉更加老少皆宜

但也不是所有人或寵物都適合吃雞肉來進補,因爲雞肉中豐富的蛋白質會加重腎臟負擔,因此有腎臟病的人或寵物應儘量少吃,尤其有腎臟病或膀胱草酸鈣結石,驗尿偏酸的毛小孩更應該禁食

對於有許多飼主習慣選擇雞胸肉水煮或幹煎餵食毛小孩,我會比較建議可以改用去骨去皮雞腿肉試試,比較有適當的油脂、吃起來較滑嫩的雞腿肉,無論是燉煮、電鍋蒸或是切丁炒、幹煎等,香氣、口感與營養比例絕對比雞胸肉好,絕對會讓毛小孩更喜歡吃喔!分享

★本文經《寵愛健康志》授權提供

★更多精彩文章,請上「寵愛健康志」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