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VS五糧液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爲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一位網友給我留言道:在大A成功的價值投資者,離開茅臺什麼也不是。很多大V在茅臺上很成功,當離開茅臺後,都成了渣.......

此話看似過激,其實有一定道理。

難道大A只有茅臺一家優秀公司?也不是,但大A真正值得長期投資的優質公司確實極少。在這極少數裡面,茅臺可能是比較突出的,比較顯眼的,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如果真正明白理解一家公司有多難的話,真正明白什麼是好公司的話。

上面這兩個明白,也不容易明白。即使是茅臺這樣“容易”理解的公司,理解的人也不多。比如一級致癌物,年輕人不喝白酒了,茅臺是炒作,遲早要崩盤,酒都是囤起來的,夕陽行業等等。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在這些很有道理的觀點之中,你爲何能堅定的認爲,茅臺不是這樣?茅臺以後還會賺更多的錢,不會停滯不前,也不會走下坡路?你有啥依據?有啥證據?靠感覺嗎?靠屁股決定腦袋嗎?僅僅靠這些,股價一下跌,業績一放緩,肯定就動搖了,不可能長期持有下去的。

那些長期重倉持有茅臺的人,靠的是什麼?他們靠的是自己的理解。這種理解是很難說出來的,更難讓別人理解。巴菲特有一句話:“我可以給你一個觀點,但我無法給你一個理解”。按我的經驗,喜歡喝酒的人,理解起來會稍微容易一些。

理解了茅臺,知道茅臺是好公司,就會持有茅臺股票嗎?也不一定,市場上這樣的人也蠻多。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或者樹不可能長到天上去,或者去尋求更高的收益率,投資更有潛力的公司,或者做波段,搞短線,相信自己可以超越茅臺平淡無奇的收益率.........

即使是真正做到了長期持有茅臺的,取得了豐厚回報率的人,也不一定會繼續長期持有下去。可能覺得自己的投資成績很好,投資的功力已經非常深厚,可以去茅臺以外試試水,尋找下一個茅臺,畢竟茅臺看起來好像潛力不大了。或者爲了分散風險,把資金佈局到其他一些公司上去。或者其他原因。這都是正確的想法,非常可以理解。畢竟好公司也不止茅臺一個,而且即使是茅臺,萬一出現黑天鵝呢?

但有可能真和那位網友說的一樣,離開茅臺後,就成了渣。畢竟我們的土壤,真正優秀的公司真的太少,而且人成功後容易高估自己,可能就掉坑裡了。但也有可能走對了,人家投下一家,取得了更好的收益率。或者茅臺出黑天鵝了,人家分散了,那不就對了。

比爾蓋茨不斷減持微軟的股票,去分散投資,事後來看,如果他不減持,現在的財富要多得多。但也不能說他是錯的,那是人家的戰略,我覺得是對的。投資就要有自己的策略,別人說你對錯,對你不重要,你自己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就行。

我覺得能長期重倉茅臺的人,首先對茅臺的理解很深,還要理解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並且對自己的認知也很深刻,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限,也知道搞懂一個公司有多難,知道自己的侷限性。同時對未來收益率也沒有啥不切實際的預期,能有合理回報就行,知足常樂。理解公司,認知自己,知足常樂,這三點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不僅僅是茅臺,長期投資其他優秀公司的人,也基本具備這三點。有句話說40歲之前沒有價值投資者,喜歡擡槓的人看到這種話肯定要扛一下了,這句話形式上好像太絕對,但是表達的意思很到位,你很難找到另一句更好的話能詮釋出這個意思。就是有些東西你要上了一定的年紀,有了一些人生閱歷才能理解。就像我前面說的那三點,年輕人是很難理解並做到的。(但並非上了年紀就能做到)。

我自己就沒理解,也做不到。總想尋找下一個茅臺,或搞點其他的花樣,所以就投資了通策醫療,結果就“踩坑”了。不過是不是坑,我自己現在還無法下結論。我對通策的看法,和之前沒啥變化。

它是一家商業模式不錯,具有長期甚至永續經營特質的公司,現金流也可以,70年的杭口品牌,基本盤是很穩的,經營上也是深耕細作的文化。這是通策的底色。不過目前這種經濟狀況,對通策的業績會有影響,而這種經濟狀況不知道會持續多久,可能會很久。通策佔我倉位並不大,目前應該在12-13%左右,我沒有細算,對我的心態不會有什麼影響。

去年把賬戶裡的一些碎銀子,和茅臺的分紅,買了一些五糧液股票。今年會繼續這項操作,如果股價繼續低迷,買的股份會更多點。到24年年底,積累的五糧液股票,也許會接近通策目前的倉位佔比。在茅臺通策一股未減的情況下,又能積累出了一筆五糧液的投資,也很可觀。熊市多攢點股票,慢慢蓄力,也未嘗不是好事。

五糧液目前的市值在5000億左右,賬上還有1000億現金,目前利潤能達到300億左右。能以這樣的價格買入僅次於茅臺的好公司,我覺得很舒服(當然目前的價格重倉持有茅臺,我覺得也很舒服)。

五糧液和老窖,都不錯,在產品上,我個人更喜歡喝五糧液,這只是我個人口味偏好,我身邊就有人更喜歡喝1573的。但是在品牌上,五糧液要更強一些,所以我覺得五糧液會更穩,尤其是在未來宏觀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這也是我個人看法。

雖然白酒有很多看空論,但依我對五糧液的理解,未來十年賺的錢,大概率要比現在年利潤乘以十要多(也就未來十年沒啥增長)。果真如此,這筆投資就能具有長期合理的回報率。很多人詬病五糧液分紅少,其實五糧液分紅也不少,每年50%以上的利潤拿來分紅,也不需要融資圈錢。

只不過五糧液和茅臺一樣,利潤率很高,真實淨資產收益率能達到80%上下(減去不必要的現金),所以其成長所需的資本開支非常少,賬上的現金就越來越多,這是商業模式非常厲害的公司才能做得到的。

我也希望五糧液多分紅,尤其是在這種股價便宜的時候,多分紅,可以多積累更多股份。但是不分紅的利潤,是不是就不是我們的呢?也是我們的。沒有分掉的利潤長期也會在市值上反應出來。

打個比方,五糧液未來十年賺4000億,都不分紅,十年後賬上現金就會有5000億,那市值會不會還是現在的5000億呢?可能市值就9000億了,這4000億利潤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當然前提是公司不要把賬上的現金折騰沒了。不過把利潤分掉,我們多積累股票,價值會更高。

但這種情況換做商業模式不好的公司,可能達不到這個效果。有些公司把利潤的一部分拿出來分紅,剩下的錢不一定會在賬上積累越來越多的現金,而是要去維持很大的資本開支,甚至還不夠,還要融資才行。那是另外一回事,這是商業模式的魅力。

投資者詬病五糧液的分紅,現在的市場風向也更傾向於高分紅的公司,茅臺也加大了分紅力度,凡此種種,會有助於五糧液往提高分紅率的方向去走,到底會不會走不知道,但是這個力量是正方向的,是好事。

以上是我個人的主觀理解,沒啥依據,沒啥證據,大家不要輕易相信,我的理解只能對我自己的行爲提供理論基礎。我在網上基本是看盆景,看美女,很少看投資論壇,對別人的觀點以及別人在投什麼,我沒有什麼興趣。

最重要的還是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自己沒理解,再好的公司,別人說的再好,也和你沒關係。自己理解了,無論多少人看空,別人怎麼說,也和你沒關係。還是那句話:別人可以給你一個觀點,但無法給你一種理解。(作者: 樑孝永康)

往 期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