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5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 出現6警訊要當心

大腸癌多數是由腺瘤性瘜肉演變而成,尤其是重度肥胖者​、有抽菸喝酒習慣者​、有家族病史者、50歲以上的長者,以及愛吃紅肉和加工食品者,都是高危險族羣。(示意圖/達志影像)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爲十大癌症榜首,堪稱「癌中之王」,已經連續14年蟬聯第一,平均每35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對此,臺大醫學系教授、專精小兒血液腫瘤的林凱信醫師提醒,想要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就要確實掌握6大預防指南,並且定期篩檢。

林凱信醫師指出,腸道的免疫系統占人體總免疫細胞7成至8成,若有發炎現象導致內膜增生,就會長出瘜肉,不過長瘜肉就會得大腸癌嗎?他表示,大腸癌多數是由腺瘤性瘜肉演變而成,尤其是重度肥胖者​、有抽菸喝酒習慣者​、有家族病史者、50歲以上的長者,以及愛吃紅肉和加工食品者,都是大腸癌容易找上門的高危險族羣。

林凱信提醒,如果出現以下6大警訊要格外注意:

1、血便、黏液

2、排便習慣改變

3、長期腹痛

4、體重減輕

5、貧血、疲勞

6、摸到腫塊

林凱信表示,無論是否爲危險族羣的其中一員,都務必確實掌握6招預防指南,並且定期篩檢,纔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減少吃「隔夜菜」​

根據臺灣癌症基金會調查,許多大腸癌友在罹癌前,會食用反覆加熱的剩菜剩飯,並且用餐時間不定時,破壞腸胃道菌叢數平衡,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養成健康排便習慣​

注意排便時間是否落在1天3次到3天1次,上完廁所後也應該要多檢查糞便顏色與形狀是否異常。​

​▍多吃高纖蔬菜​

少吃紅肉、加工肉品,並且多攝取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水果,例如南瓜、花椰菜、橘子等,稀釋致癌物之外也能促進排便,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機會。​

​▍規律運動

無論是否有家族病史,都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因爲運動可以促進大腸蠕動,有效排出、代謝體內廢物。​

​​▍​定期篩檢

若你是50歲以上無症狀者,應每5年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且每年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

▍​定期腸道淨化​

除了定期健檢,也能選擇透過腸道淨化療程,全盤性的瞭解腸胃道的狀態,例如消化吸收功能是否異常,或是腸內菌叢的生態等,定期排除腸道累積的廢物,確實守護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