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債殖利率大幅彈升 亞股表現漲跌互見

全球景氣持續復甦的推升下,美國十年期公債利率上週五來到1.33%,不但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位置,同時也是兩年以來的高點。這種變化引發了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是否會提早調整利率政策的討論,除了讓美股再次出現小幅震盪之外,亞股在上週的表現也是漲跌互見,除了長期表現強勢大陸印度東北亞股市外,反觀東協外資吸引力再次受到挑戰

根據統計,上週外資對大陸股市淨流入22.61億美元,對印度股市淨流入7.32億美元,是在一月底美股大跌之後,連續第三週買進大陸與印度股市;但對東北亞的臺股與韓股,外資在上週的動作卻是一買一賣,臺股在上週吸引了3.19億美元的外資回補,大盤也上漲3.41%,但韓股出現外資賣超6.35億美元,上週僅小漲0.22%。

除了越南以外,其餘東協股市在上週都面臨外資淨流出,股市表現也是跌多漲少。不過分析外資淨流出數據,可發現連續兩週以來,外資對當地股市的賣超金額都在1億美元以內,可見外資對東協股市僅是技術面的調節,並未出現基本面看法的調整。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雖然上週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快速反彈到1.33%,但預期這樣的通膨並不會引發經濟過熱;根據歷史經驗,美國經濟過熱的前題必須是充分就業,而且只有充分就業才能帶動核心通膨,但目前美國通膨主要反應醫療教育開銷上,並未擴及到其他產業與生活領域。再加上受疫情影響,美國當地的就業市場依然疲弱,所以即便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已來到疫情爆發前水位,但要引發就業通膨並讓美國聯準會更動利率決策,預期這情況今年內並不容易發生。

林雅慧指出,現在通膨之所以會成爲當前大家關注的話題主因是目前相關的通膨數據,無法反應到底是由需求面推升、還是由技術面導致;目前全球各國仍受限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而實施邊境管制,通膨雖要關注,但不是當前最大的風險;再加上各國政府的貨幣財政政策依舊寬鬆,對股票投資人來說,當前的投資環境仍有利可圖。

摩根亞洲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分析,當前全球對各類型晶片的需求熱度有增無減,受美國對大陸晶片出口禁令的影響,大陸也加快了晶片自主化腳步,自去年起更從臺灣韓國日本等地大量進口電腦晶片與製造設備總金額達3,800億元,佔2020年大陸全年進口金額的18%,更推升臺灣元月份電子零組件出口總額創下歷年新高,也帶動韓國在二月份前十日的出口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增69.1%。

張致寧表示,全球當前的晶片短缺已從電子消費品領域擴大到車用領域,但唯有亞洲相關的晶圓代工業者與供應鏈具備訂價優勢,在全球、特別是大陸需求的推升下,這些都將帶動中國與東北亞股市的投資後市,無論通膨是否改變美國聯準會未來的利率決策,亞洲成長股在未來都將獲得顯著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