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祭新規定 韓電動車、電池廠 兩樣情

根據《降低通膨法案》,購買電動車若要獲得最高7,500美元的稅負抵免,該車款須在美國組裝。這立即成了現代汽車與子公司起亞(Kia)的難題,因爲現代美國廠房主要生產汽油車,電動車皆在韓國製造。現代、起亞的電動車在美相當暢銷,但該法卻讓現代電動車在競爭中屈居劣勢,令首爾當局大感不滿,衝擊韓美關係。

現代汽車斥資55億美元在喬治亞州打造的電動車與電池廠,預計2025年啓用,這家韓國巨擘可能加速廠房建造,或是改裝部分現有產線轉作組裝電動車,但這緩不濟急,預料有一段時間買家只有錯失補貼機會。

然而,韓國電池廠卻可因該法案受惠。自明年起,符合補貼資格的電動車,其電池原料和零件須有特定比例出自美國,或來自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此門檻將逐年提高。此外,自2024年起,任何來自俄、中等「有疑慮的外國實體」的電池零件,也不列入補助範圍。另自2025年起,電池內部的關鍵礦物也不得來自上述外國實體。

新法旨在讓電動車產業減少對中國電池材料的依賴。大部分的材料就算不是在中國開採,也普遍在中國進行加工。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中國約佔全球陰極材料產量的70%,約佔陽極材料產量的85%。中國還擁有全球逾半的鋰、鈷、石墨加工與精煉產能。

短期內要繞過中國、取得這些原料,是每家電池廠的挑戰。但身爲全球頂尖電池廠的樂金新能源、三星SDI,憑着豐富經驗與專業,應可從中得利,再者,與日本不同的是,韓國有與美簽訂FTA協定。因此只要符合新法要求,美電動車業者仍須向韓電池廠商採購,屆時後者將有更大的議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