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立法固臺邦交 美智庫:北京擬加強斷交國經濟保障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圖/CFP)

記者蔡浩祥綜合報導

臺灣接連痛失邦交國,美國會議員提案強化臺灣外交地位,阻止臺灣現有邦交國轉換外交承認與北京建交。面對「臺北法案」的提出,美媒引述智庫學者分析,爲確保斷交誘因,北京很可能確保斷交國的經濟保障,以抵消美國可能祭出的懲罰

政府2016年上臺以來,臺灣已連續痛失五個邦交國,轉與北京建交。國臺辦主任劉結一甚至暗示,「還有一些國家不斷做出正確決定」。

▲國臺辦副主任劉結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值得關注的是,臺薩斷交後,美國國務院召回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巴拿馬大使。以外交慣例看,召回大使的舉措,通常用於表達一國對另一國的行動、決定或聲明極爲不滿,更是斷交的前奏

諸多跡象顯示,臺灣接連痛失邦交國,讓美中臺關係出現微妙變化美國之音引述專家說法稱,面對美國國會的立法,北京將出手抵消任何類似舉措。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德納(Cory Gardner)長期爲臺灣發聲。(圖/總統府提供)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資深研究員孫韻認爲,倘若美國出手懲罰斷交國,經濟層面部分,北京將確保這些遭懲罰國家得到補償

他表示,「如果看上去美國懲罰這些國家,而北京不作爲,那未來沒有其他國家將有同樣的誘因同臺灣斷絕外交關係」。

報導引述前國防部副部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專任教授林中斌分析稱,北京幕後可能會繼續,甚至加強經濟誘惑等方式,與臺灣邦交國繼續互動,「這是北京最可能採取的步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圖/中國外交部官網

針對美方召回三位南美大使,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近日暗批,「別國無權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耿爽表示,「一箇中國」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更表示主權國家能自主決定外交關係,也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他還不忘提醒美國,「別忘了自己幾十年前,就與中國建交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