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舊金山華裔選民政治立場悄然轉變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道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月22日發表吉姆·卡爾頓 克里斯蒂娜·梅德的文章,題爲《華裔美國人正在推動舊金山政治走向中間派》,全文摘編如下:

在這座自由主義城市,菲爾·王(音)曾經堅定支持在職官員。但在2022年,他參與了罷免三名學校董事會左翼成員和一名進步派地區檢察官的投票,並計劃在11月投票支持一位承諾嚴厲打擊犯罪的競選者取代現任市長。

這位46歲的華人移民之子說:“我深深地愛着這座城市曾經的樣子。我想看到它未來能變成什麼樣。”

“可以決定選舉結果的羣體”

華人社區在該市81萬人口中佔比五分之一,在登記選民中所佔的比例略低。他們表示,反亞裔暴力事件、強調平等甚於成績的學校政策以及街頭流浪者,讓他們尤爲憤怒。舊金山的財產犯罪率長期以來高於大多數其他主要城市也讓許多人感到失望,儘管今年有所下降。

2022年,舊金山罷免三名學校董事會成員和地方檢察官凱沙·布丹,並在上月投票要求對公共福利接受者進行藥物篩查以及擴大警察權力,華裔美國人是這些措施最堅定的支持羣體。根據一家研究公司對公開數據的分析,華裔美國人對這些措施的支持率比舊金山整體投票人口高出10到30個百分點。

舊金山現任市長倫敦·布里德和她在11月的選舉中最有力的三位挑戰者正在競相爭取華人羣體的支持。政治分析人士說,這次市長選舉的激烈程度將達到幾十年來最高,可能會把這座城市的政治傾向進一步推向中間派。

“這是一個可以決定選舉結果的羣體。”州立舊金山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賈森·麥克丹尼爾說。

投票傾向突破種族侷限

過去,華裔美國人經常投票給他們自己社羣的代表,這些政治活動人士與左翼政治運動有着密切聯繫。在唐人街尤其如此。唐人街是華人移民在美國最古老的聚居地,可以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

然而,政治分析人士和社區領袖表示,隨着華人社會經濟地位的攀升,他們越來越多地遷居到城市的西郊,投票傾向也開始突破種族的侷限。

疫情期間,許多華裔美國選民開始對政治建制感到憤怒,因爲學校長期停課,而且一所精英中學改變了按成績擇優錄取的政策,這激怒了重視教育的華人家庭。

舊金山警方表示,反亞裔仇恨犯罪也大幅上升,從2020年的10起增至2021年的60起。

對老年人的襲擊尤其激怒了華裔美國居民。在罷免布丹的運動中,一個導火索是2021年一名84歲的泰裔男子遭到致命襲擊,而許多亞裔美國人覺得地方檢察官淡化了這一事件。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布丹將嫌疑人的行爲稱爲“發脾氣”。19歲的嫌疑人被控謀殺罪,在拒不認罪後被拘留等待審判。

“我認爲那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舊金山前副警察局長加勒特·湯姆說。

布丹說,在他擔任地區檢察官期間,他積極追查仇恨犯罪指控,並擴大了對亞裔美國受害者的服務。他此前表示,他的“發脾氣”言論被斷章取義,並稱該襲擊是“令人髮指的罪行”。

年輕的華裔活動人士組成社區安全巡邏隊,並加入罷免布丹和左傾學校董事會成員的運動,其中一名董事會成員發表了針對亞裔的爭議性言論。現在,一些人正試圖利用這些活動的成功提高自己的政治活躍度。

重視安全反對誇誇其談

舊金山一名縣檢察官南希·董(音)最近被選入當地民主黨管理委員會。她是溫和派組織“變革的舊金山民主黨人”成員,該組織三分之一的候選人是華裔美國人。

她說:“真的,人們想要的是管理有效的政府和運轉良好的城市。少一些意識形態上的誇誇其談,多一些具體的行動。”

她說,在舊金山,近三分之二的選民是登記在冊的民主黨人。在該市民主黨縣中央委員會中,更多溫和派人士意味着他們可以在當地選舉中發揮巨大影響力支持本派候選人。

傑德·杜(音)是罷免布丹活動的領導者之一,也是安全巡邏隊成員,目前擔任溫和派市長候選人馬克·法雷爾的競選總管。法雷爾曾任舊金山臨時市長和監督委員會成員。

杜說:“我曾把票投給倫敦·布里德,因爲她講得不錯。但有時,看看她治下這座城市的狀況,會發現存在很多問題。”

布里德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她讓更多低收入的華裔美國人有家可居,並減少了針對亞裔的犯罪。據警方稱,2023年,舊金山報告了14起反亞裔仇恨犯罪。

爭取華裔選民的鬥爭在4月就已有所體現,當時另外兩位市長候選人——溫和派慈善家丹尼爾·盧裡和進步派監督委員會主席阿倫·佩斯金——在唐人街每月一次的夜市上露面,法雷爾也在夜市上舉行了一次集會。

許多華裔選民似乎仍未決定好把票投給誰,其中包括很多老年人,比如只會說粵語的82歲老人薩布麗娜·蔣(音)。最近的一個早晨,蔣站在亞裔美國人的熱門購物集市22大道和歐文街市場外說,她害怕晚上出門,她在選舉中只確定一件事:“我希望看到一個安全的城市。”(編譯/熊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