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官員:臺灣需準備對美國大幅開放「農產品」進口

▲前美國亞太經濟合作資深官員王曉岷(Robert Wang)。(圖/CFP)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前美國駐亞太經濟合作會(APEC)資深官員王曉岷(Robert Wang)在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GTI)撰文指出,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在今年一月撤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臺灣推動強化區域經貿連結,並考慮和美國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雙邊投資協定(BIA)等經貿方向提出建議;川普政府在經貿協商中可能較爲強勢,臺灣必須準備好在大幅開放市場上讓步,至少要提前並全面開放農產品進口

王曉岷認爲,蔡英文政府需決定上述方向與臺灣經貿優先順序關聯。自由貿易協定旨在以取消或降低關稅、進口限額和非關稅壁壘等方式來開放市場,如以韓美自貿協定爲例,受影響產業包括農業汽車製藥電子業等;雙邊投資協定則是保障來臺外資能在公平環境競爭,以市場導向來決定政策,並鼓勵外資登臺。

王曉岷指出,無論是推動自由貿易協定或雙邊投資協定,臺灣必須考量可能要付出的代價與事前準備需求,至少要提前並全面開放農產品進口,特別是牛肉豬肉項目。臺灣的外匯國營企業相關政策,也將面臨調整壓力

王曉岷建議,臺灣應推動全面性美臺自由貿易協定,而雙邊投資協定是達成自貿協定的步驟,其關鍵在於協定帶來的長期利益,是否能與投入的資源時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等量比較。在推動自貿協定過程引發的不確定,也可能影響比較容易達成的雙邊投資協定,臺灣當前的經貿方向確實需要這項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