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太事務官坎貝爾:與中國接觸時代已過 競爭是主導模式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官坎貝爾表示,與中國接觸的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主導模式將是「競爭」,因爲北京的行爲顯示它將向展現「硬實力方向轉變,並決心扮演一個更加自信的角色。(圖/Aspen Strategy Group)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印太協調員科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日前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場活動中表示,曾被廣泛描述爲與中國接觸的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主導模式將是「競爭」,因爲北京的行爲顯示它將向展現「硬實力」方向轉變,並決心扮演一個更加自信的角色。大陸外交部對此迴應稱,中美雙方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大國關係難免存在競爭,但用「競爭」來定義或主導中美關係則是完全錯誤的,只會導致對抗衝突

外媒引述《彭博報導,坎貝爾週三在出席史丹佛大學活動時說,美國的對華政策將在一套新的戰略參數運作,其主導模式將是「競爭」。他指出,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的政策有大幅轉變,美國政策的改變很大程度是爲應對中國的轉變而起,中國的行爲可以從中印邊境軍事衝突、針對澳大利亞經濟制裁行動以及中國的「戰狼外交」崛起等現象觀察到,它們象徵着北京將以更有自信的方式突其「硬實力」的角色。

坎貝爾發表這段談話時機,正好是拜登總統要求美國情報界機構加緊追查有關新冠病毒來源訊息之際,而拜登的做法勢必再次激怒中國。

《彭博》指出,坎貝爾很清楚現在與中國外交官談判會是什麼感覺,他也是今年3月參加阿拉斯加美中高層對話的美國官員之一。他說,習主席是美中新時期關係的核心,2012年以來,習近平幾乎完全改變了近40年來爲集體領導設計決策機制,他是個「意識形態強烈,但不會感情用事」的領導人,而且「對經濟並不十分感興趣」。

坎貝爾說,與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組成的「四國集團」(Quad Group)將是反制中國的核心聯盟,這可以從拜登在白宮首次與外國元首會晤的對象日本首相菅義偉韓國總統文在寅而看出其用心

他表示,「我們相信,與一個更加自信的中國打交道的最佳方式,是與盟友夥伴朋友合作」,「最好的中國政策同時也是一個好的亞洲政策。」美國需要消除盟友們對美國在亞洲實力衰落的擔憂,併爲亞洲提供一個正面的經濟願景。「實際上,我們現在是首次將戰略重點、經濟利益軍事力量同時且大量地轉移到印太地區」。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針對坎貝爾的談話表示,中美作爲兩個大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展等方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雙方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關係與其他大國關係一樣,難免存在一些競爭,但用「競爭」來定義或主導中美關係則是完全錯誤的,只會導致對抗衝突。即使競爭,也應該是良性的,不是你輸我贏、你死我活的惡性競爭。中方堅決反對美方打着「競爭」的旗號行封閉排華、遏制打壓中國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