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婆媳問題 只有丈夫無法割捨母親…為何女人總愛上「媽媽的乖兒子」?

林依晨與賀軍翔在「不夠善良的我們」中飾演夫妻。圖/公共電視、MyVideo提供

家族排列觀點來看《不夠善良的我們》

這不是「兩個女人」的故事,這是關於何瑞之這個人「內在小男孩愛媽媽勝於太太」的故事。

你看:

🔥在母親抱怨前女友Rebecca原生家庭混亂,要Rebecca搬走時,何瑞之只能對Rebbeca說:「我媽不是這個意思」。

🔥在何瑞之鼓起勇氣對母親叛逆一次,對前女友Rebecca求婚後,Rebecca 得知何媽媽十分反對而提出分手「你是她兒子,她終究會原諒你,而我呢?她會討厭我一輩子」,何瑞之卻選擇了母親。

🔥在何瑞之與妻子簡慶芬要享受難得的夫妻溫存時光,何媽媽拿着鑰匙登堂入室,指指點點怎麼睡這麼晚,怎麼沒有準備早餐,兩人也只能默許這種情況「是誰沒有把門反鎖?」

🔥在何媽媽獨居跌倒送醫時,何瑞之只能將自責轉嫁於妻子「我早說過要搬回去的」、「我早說過的…」。

🔥在面對臥病在牀的母親、情緒緊繃的妻子,何瑞之只能對着母親獨白「妳希望我做的,我都做了,到底我還要怎麼做,妳告訴我好不好?」

從家族排列的角度來看,何瑞之所顯現出來正是「媽媽的乖兒子」。所謂媽媽的乖兒子,是生理雖然已經成熟,但心理上仍舊是依賴母親的小男孩,在他心裡,最重要的女人,不是Rebecca,也不是簡慶芬,是大如天的媽媽,大到連自己的聲音都要埋下去,不敢違抗這個在心中的女巨人。

家排理論說,在一個男人心裡的第一個女人是媽媽;他需要她、乞求她、渴慕她、獨佔她,也恐懼她、憎恨她、反抗她、唾棄她、逃離她,但始終,都是跟「她」有關。

如果在一個男人心裡最原始的女人的位置,已經先給了他的媽媽,那接下來的女朋友呢?不論是誰,都只能當媽媽的替代品、服務品、補償品。真正結了婚,也只能在與婆婆利益衝突時選擇退讓,永遠像一個擡不起頭的小三。這是婆媳衝突的真正原因。

何瑞之要怎麼變成一個真正的男人?家族排列的答案是:「靠向父親」。

這是什麼意思呢?

1.男性在心裡無條件接受父親,承認這是最適合他的父親。

這個意思是,小男孩爲了贏得母親的愛,偷偷在心裡和父親競爭母親,甚至會有「自己纔是最適合母親的男人」(這很類似精神分析的伊底帕斯情結),所顯現出來的,就是和父親關係疏離,對父親多所批判。如果真的要取回男性力量,就得要愛父親,承認父親纔是最適合媽媽的男人。如此一來,心中那個女人的位置就空出來了。

2.承認母親是大人,身爲孩子無法讓她的人生更好。

很多離不開母親的男孩,特別是乖巧型的,如何瑞之,其實在扮演母親的拯救者的角色。時時照顧母親的心情,讓她不要失望、受傷,希望母親因爲自己的作爲,人生能夠多點安慰。所娶進來的女人也要幫助他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把孝道找人一起分擔。所以若要成長爲真正成熟的男人,何瑞之就要承認自己再怎麼做也無法彌補人生不幸福的母親,無法讓母親從自己這裡得到補償。

看似承認自己的脆弱,實際上卻承擔住了人間最大的憂傷。

不過,身爲家排師,我卻甚少在華人世界裡看到這樣的男人。偶而有的,會發現男性家庭裡的父母是恩愛的,所以他的母親在丈夫那裡得到足夠的愛的滋潤,母親自己也受到上一輩健康的愛,以致於不匱乏,讓小男孩沒有機會取代父親。

如果你沒有機會生在如上所述的家庭,一樣能經由後天的的努力與學習,中止「小男孩」的愛情故事,爲自己帶來新的一頁愛的篇章。

如果你是女性,老是遇到「媽媽的乖兒子」,很可能在深層心裡,你也是「爸爸的乖女兒」。同樣的,當你走向母親,無條件接受她時,自然就能吸引真男人來到你身邊。

(本文出自臉書粉專「彭德先 催眠身心靈&系統排列」,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