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臺積電全球恐陪葬!美作家:張忠謀被嚴重低估了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本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在半導體產業上佔有關鍵地位,以臺積電爲首的晶圓加工領域已形成不可替代性,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國際歷史教授克里斯米勒 (Chris Miller)在《晶片戰爭:世界上最關鍵技術的爭奪戰》著作中指出,全球90%以上的高科技晶片來自臺灣,臺灣獨有的先進加工技術難以複製,他更提到,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是百年來最被低估的企業人物。

綜合外媒報導,克里斯米勒盛讚張忠謀的貢獻,他提到,張忠謀是百年來最被低估的企業人物,如果不是他有製造半導體方面的技能,以及開拓新商業模式的能力,使得製造晶片具有成本效益,最先進的晶片製程技術就不會誕生。

米勒強調,美國低估了臺灣產能停擺的風險,因爲中國升級半導體技術最快的方式是以武力入侵臺灣,但戰爭將導致臺灣半導體制造業停擺或破壞,對全球經濟是一場「災難性的」事件,全世界的計算能力將因此減少37%,而重建臺灣晶片產能,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他並以2020年和2021年時的晶片荒爲例,當時對汽車業造成重創,因此,萬一失去臺灣的晶片產能,情況有多糟難以想像,不僅個人電腦、智慧手機和資料中心,幾乎所有需要晶片的製成品都將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爲了降低對臺灣晶片依賴,積極邀請臺積電赴美設廠,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證實,臺積電目前最先進的3奈米制程,將作爲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的第二階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