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變大 美國人購買力創高

美元實質有效匯率指數走勢

儘管通膨居高不下,但拜美元走強所賜,美國購買力飆至歷史新高。美元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7月已升至近130,突破2002年前高締造新紀錄,顯示美元強升有助於緩和美國國內物價上漲的衝擊,進而帶動民間消費。

美元近來漲勢再起,追蹤兌六大對手貨幣表現的美元指數週一盤中升破110大關,創20年新高,週二受惠於對日圓大漲逾1%,並升破142日圓,盤堅在110附近。

依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計算的美元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於7月升抵129.72,超越2002年3月的128.72。此爲衡量一國貨幣相對於主要貿易國貨幣、並考量每個相關經濟體的物價變動後而得,一些分析師稱,比起傳統作法,納入通膨能夠針對該貨幣相對購買力進行更廣泛的評估。

當前美國與1970年代一樣面臨通膨竄升的挑戰,但不同的是,美元今年以來不斷升值,寫下20年來首度兌歐元升破平價,兌英鎊也創1985年以來最強勁,兌日圓更升破140,爲1998年8月以來最高。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指出,美元在8月份是僅次於天然氣表現最好的資產。

專家認爲,長期來看,美元未來依舊強勢。投資人與分析師認爲,聯準會(Fed)將持續激進升息以遏止通膨,上週五公佈的8月就業數據加深這項預期,代表美元續升勢在必行,利率上揚也會吸引海外低利率地區的資金流入美國。

美元強升讓美國進口商品更加便宜,也讓美國商品在國際間更昂貴,這勢必打擊美國出口商,推升海外通膨加劇。渣打全球外匯研究與暨北美總經策略主管英葛蘭德(Steve Englander)指出,「全球其他地區都面臨進口價格大漲與流動性緊縮的雙重打擊。不過以程度來看,美國得到的助益可能小於其他地區的衝擊。」

通膨對美國消費者造成重擊,汽油、生活用品與停車費價格皆大漲,使人們荷包縮水。但以經濟成長和通膨合併來看,美國受到通膨的衝擊比許多其他地區更溫和。歐元區8月通膨已飆至歷史高點,英國7月通膨率更已達兩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