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報告顯示:中國七大戰略產業“領先世界”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13日報道,根據美國一家科技組織發佈的報告,隨着中國在計算機、化學品和機動車等領域不斷獲得市場份額,該國在先進產業領域的努力和投資正獲得回報。

報道稱,根據週三發佈的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報告,截至2020年,在報告所涵蓋的10個產業中,中國在7個產業中是世界領先的生產國。

這份題爲《中國戰略產業正在飛速發展》的報告顯示,中國在計算機和電子產品、化學品、機械設備、機動車、基本金屬、金屬製品以及電氣設備領域是世界領先的生產國。

與此同時,美國在製藥、信息技術和信息技術服務以及其他運輸領域是世界領先的生產國。

報告說,雖然世界其他國家在製藥、信息技術和信息技術服務方面的表現超過中國,但這種主導地位可能是不可持續的,因爲中國政府已把生物製藥和人工智能作爲重點發展產業。

ITIF說:“在ITIF的漢密爾頓指數中,中國目前在具有戰略重要性的產業中佔據主導地位。”漢密爾頓指數對40個國家和地區在10個先進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產業中的表現進行排名,這些產業在2020年的全球產值超過10萬億美元。

ITIF說,2020年,根據10個產業的經濟規模,中國的產出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7%,而美國的產出比平均水平低13%。

ITIF說:“中國在漢密爾頓指數中10個產業的市場份額迅速增長,這反映了美國、七國集團的迅速衰落。”

這家總部設在美國的智庫認爲,儘管通過了《芯片與科學法》,但美國實施並充分資助此類議程的政治意願似乎相對較低,特別是兩黨都不願解決鉅額預算赤字問題,以騰出實施國家產業戰略所需的資金。

報道稱,與此同時,中國對電動汽車的鉅額投資正在獲得回報,在機動車產量方面排名世界第一。

ITIF說,美國在“其他運輸”類別中保持領先地位,主要是因爲它在航空航天製造業佔據主導地位,其2020年的產量佔全球的34.5%。中國排名第二,2020年的產出佔全球產出的15.1%,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高鐵和航運的擴張。(編譯/王海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