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5年加害者怎麼了?要女性觀賞「打手槍」的他得大獎

國外於2017年起全面爆發#MeToo運動。(資料照/美聯社)

從民進黨黨工指控被性騷擾開響第一槍後,臺灣的「我也是」(#MeToo)運動從政壇向外延燒至財經界、民間企業、演藝圈,幾乎每天都有名人被指控性騷、性侵,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對許多臺灣女性來說,這個時刻「早該來臨」。

#MeToo運動最早由維權人士柏克(Tarana Burke)於2006年發起,當時的宗旨是希望撫平遭受性虐待非裔女性的傷口。2017年10月,《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揭露多名女性指控美國知名製片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進一步激發#MeToo運動,這股風潮也擴散至不同產業、國家,讓更多受害者出面說出自己的遭遇。

美國知名製片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控性侵多名女性,先後被判處23年、16年有期徒刑,他已入監服刑。圖爲2020年2月他前往紐約參與庭審的畫面。(資料照/美聯社)

■#MeToo確實讓許多加害者倒下

2022年#MeToo運動五週年之際,多家外媒檢視這股風潮帶來的變化,綜合《紐約時報》、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富比世」(Forbes)等報導,檢視這股運動效果最傳統的方式就是看哪些名人倒下,犯下性侵罪的哈維溫斯坦入監服刑,被控伸鹹豬手進女性襯衫裡的紐約州長古莫(Andrew Cuomo)下臺,美國知名節奏藍調歌手勞凱利(R. Kelly)因性侵案被判刑30年,當時幾乎每天都有企業執行長被解僱,知名人士、偶像被揭發罪行。

前紐約州長古莫(Andrew Cuomo)被控對女性伸鹹豬手跌落神壇。(資料照/美聯社)

■#MeToo運動催生法案、改善職場文化

除了個人層面,#MeToo風潮爆發隔年起,美國有22州通過法案讓工作場所更安全,有些州延長性騷案件索賠的訴訟時效。美國國會也在2022年通過《2021終止性侵犯及性騷擾強制仲裁法》(The Ending Forced Arbitration of Sexual Assault and Sexual Harassment Act of 2021),這項法案讓受害者更容易提起訴訟,而不是被迫進行仲裁。

職場環境與文化也有所改善,許多公司制定更嚴格的防治性騷擾政策,對員工進行訓練,許多員工自主發起支持女性的組織,聚焦解決職場騷擾、讓更多女性晉升管理層等問題。

變化最大的或許是許多人感覺有能力將自己的遭遇說出來,在巴黎擔任創業顧問的瑪哈琪(Imène Maharzi)表示,現在的氛圍是「沒有禁忌、沒有限制、一切都有可能」,年輕員工也會更主動提起性騷擾議題,他們的發言也比以前更受重視。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2年針對美國的調查發現,70%的受訪者如今相信施虐者更能被究責,至少60%相信受害者的說詞比以前更容易被採信。

最早使用#MeToo標籤的維權人士柏克(Tarana Burke)。(資料照/美聯社)

■#MeToo風潮杜絕職場性騷擾了嗎?

調查顯示,職場不正當行爲仍相當常見,美國人資顧問公司「The Shift Workshop」2022年的調查發現,仍有2/3受訪女性及1/3受訪男性表示,最近3年內經歷了職場性騷擾,其中多數人表示,他們的工作環境同時期內也提供了防治職場性騷擾的訓練,但仍無法杜絕這類問題。

紐約組織心理學家查莫羅-普雷穆齊克(Tomas Chamorro-Premuzic)表示,這顯示人們「說和做之間仍有差距」,顯然並不是每一個希望打造包容工作環境的公司都做得到。

另外調查也顯示,儘管員工現在更有信心性騷加害者能被究責,但並不代表每一位受害者願意通報。2019年英國慈善機構「年輕女性信託」(Young Women’s Trust)的調查發現,18至30歲女性中,仍有25%擔憂說出被性騷的經歷會丟掉工作;2021年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員工仍不願意對抗做出不道德行爲的男性上司。

令人意外的是,#MeToo運動似乎讓部分男性上司更不願意聘僱或指導女性員工或同事。2019年休士頓大學艾特沃特教授(Leanne Atwater)進行的研究發現,21%男性僱主較不願意在需要近距離接觸、互動的職務上聘用女性,27%避免與女性同仁一對一會談。

■#MeToo運動帶來改變,未來還有哪些進步方向?

女權團體UltraViolet創辦人託瑪絲(Shaunna Thomas)認爲,應該進一步約束網路霸凌及加強社會安全網,讓低薪員工更不易受到僱主侵犯;柏克認爲應該加強校園內的「同意教育」,讓孩童在就學期間就學會拒絕強暴文化、尊重身體自主權;美國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前官員費爾德布魯姆(Chai Feldblum)建議企業建立自我評估機制,以確認員工是否願意通報問題。

■這些加害者後來如何?

不過大衆最關切的或許還是那些被揭發罪行的加害者後續發展,CNN指出,事實上並非所有被指控的人都面臨和哈維溫斯坦入監服刑的同樣命運,2017年美國男演員安東尼瑞普(Anthony Rapp),指控男星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30多年前對14歲的他性騷擾,不過去(2022)年10月,紐約曼哈頓陪審團認定證據不足,判凱文史貝西不須承擔法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安東尼瑞普提出指控後,後續有20多名男性出面指控凱文史貝西有不當性行爲。凱文史貝西即將在月底接受倫敦法庭審理多起性侵犯案件,他預計將被宣判無罪,他日前接受德媒採訪時表示,這些指控不會影響他的成就,稱「10年後都不算什麼」,一旦獲判無罪,他已準備好復出。

美國喜劇演員路易C.K.(Louis C.K.)2017年被5名女性指控性騷擾,甚至當着女性面前自慰,他事後坦承「都是真的」。路易C.K.的演藝事業原本因指控停擺,但他2021年又復出,去年甚至拿了葛萊美最佳喜劇專輯獎,葛萊美也因此被撻伐爲何不杯葛路易C.K.。

#MeToo運動發起人柏克去年寫的一段話或許能爲這場風潮的走向下註解:「儘管#MeToo爲這場運動(指對抗性暴力)注入一劑強心針,但它能解決數十年來根深蒂固思想與行爲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雖然這些個別故事可能都有關聯,但它們完全不能說明這場運動是什麼,以及運動未來的走向。」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