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政府遭逢挫敗 美媒:可能牽動中國對緬政策

2023年11月14日,緬甸民族民主聯盟軍官與投降的緬甸士兵及其家人交談。(美聯社)

緬甸反政變部隊最近加大攻勢,軍政府承認面臨猛烈攻擊。美國之音引述觀察人士分析,這顯示軍政府在緬甸的統治合法性已受到嚴重挑戰,更凸顯北京錯估了緬甸的民主抗爭規模,可能讓其思考是否要繼續支持軍政府,而緬甸少數民族武裝團體的一系列攻擊,有可能讓軍政府勢力在數個月內遭到瓦解。

近日緬甸數個與「民族團結政府」(NUG),也就是與緬甸軍政府反對者所領導的組織結盟,在當地數個城鎮發起的攻擊。其中,又以「1027行動」聲勢最爲浩大。該行動是以開始日期爲名,由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和若開軍(AA)組成的「三兄弟聯盟」(Three Brotherhood Alliance),在緬北撣邦(Shan State)進行的協同攻擊,成爲軍政府自2021年2月奪權以來面臨的最大挫敗。

與此同時,網路上流傳一篇由反對派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所發的通告,預告將對撣邦果敢老街發動總攻擊,要求外籍人員儘速離開。

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發言人李家文11月20日向中國媒體證實,網路上流傳的通告真確,目前已有2萬多名華人離開老街返國,不過仍有2、3萬名華人留在當地。

中國可能不再挺軍政府?

緬甸對於中國來說很重要。分析人士認爲,緬甸有高達數十億美元的中緬經濟走廊,北京欲藉此打通緬甸陸路直通印度洋的經濟及戰略目標,自然希望軍政府在緬甸維持其統治合法性,以確保其在緬甸利益不受影響。

不過,隨着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攻勢擴大,目前還傳出部分團體已經封鎖緬甸兩條通往中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道路。部分觀察人士認爲,這恐阻礙緬甸與該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跨境貿易,也可能讓軍政府頭痛不已。

報導引述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慧慧嬁(Htwe Htwe Thein)分析,近期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的作戰,已導致政府軍100多個據點陸續遭到攻佔,這大大鼓舞了這些團體的士氣。此外,緬甸部分武裝團體還協助打擊中國公民在緬北的網路電信詐騙,這一系列舉措的確有可能讓北京長期支持緬軍政府的立場有所動搖。

慧慧嬁說:「現在叛亂團體已表明可以成功解決這些詐騙問題。因此,這給中國政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顯示緬甸軍政府事實上無法恢復該國的穩定與和平。中國政府對此憂心忡忡,因爲他們在緬甸擁有戰略和經濟利益,因此此時中國政府可能正重新考慮,是否繼續支持軍政府。」

不過,報導引述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亞洲計劃的東南亞高級研究員麥爾斯(Lucas Myers)預測,由北京目前仍持續與緬甸軍政府接觸可見,中國政府對緬甸當前情勢仍採取觀望態度,暫時看不出改變立場的跡象。

麥爾斯說:「目前的情況喜憂參半。長期而言,這些武裝團體表現出非常睿智和戰略性的態度,並試圖對北京說,你看,我們是比軍政府更可靠的夥伴,你應該支持我們,且中國政府也沒有強迫或真正過度直接干預,以阻止這種攻勢繼續進行。但同時,北京似乎仍在公開與軍政府會面,顯示前者仍將軍政府視爲其主要夥伴,並長期押注他們。」

恐錯估形勢 北京料調整對緬經濟和戰略佈局

但麥爾斯也說,中國政府把賭注重押在緬甸軍政府上,可能顯示他們嚴重低估了目前當地的民主運動形勢。

麥爾斯說:「我確實認爲這對緬甸來說是一個新的轉捩點,目前的運動確實代表了先前努力的巨大變化,更一致地希望看到緬甸真正建立一個更民主、更包容的聯邦制度。 但中國不這麼認爲。我認爲現在中國仍然認爲軍政府有種種缺點,像他們現在就對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很不滿,因爲中國不樂見軍政府允許詐騙活動發生,但從根本上來說,北京看不到其他選擇。」

麥爾斯還說,美國在去年於國會通過了《緬甸法案》(BURMA Act)、以及民族團結政府在華府開設辦事處,這兩項舉動都被北京視爲緬甸抵抗軍政府的團體與美國過於接近的信號,這讓中國對其感到不安,因此也從去年開始加強與軍政府的接觸,但北京認爲緬甸抵抗軍政府的團體,得到美國某種代理人的支持,目前來看恐怕也是錯誤的判斷,影響着中國在緬甸的佈局。

有鑑於緬甸軍政府的部隊,在武器配備上具有壓倒性優勢,長期關注緬甸情勢、法國遠東學院學者雷德(Jacques P. Leider) 指出,當地抵抗軍政府的運動勢如破竹「令人出乎意料...在對中國和緬甸國家支持的貿易及經濟利益上,造成的破壞與衝擊相當可觀」,這可能讓中國短期內調整對緬政策,鞏固其在當地的利益。

報導引述雷德分析:「雖然中緬邊界情勢不會無限期癱瘓中緬關係,但隨着權力轉移、以及對路徑的新的控制,少數民族武裝團體的角色將得到認可,軍政府的地位受挫,中國將重新調整其經濟和政治政策,以因應緬甸新形勢。」

軍政府節節敗退 緬甸漸露民主曙光?

對於目前的緬甸情勢,緬甸軍政府支持的總統明穗(MyintSwe)稍早坦承,「若政府無法有效管理邊界區域的事件,緬甸將會四分五裂」。

法國遠東學院學者雷德指出,軍政府使用的政治措辭無疑暴露,其在某種程度上對於反對軍事政變武裝行動的恐慌,也顯示緬甸軍政府的權力正在萎縮。

雷德說:「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情況將進一步激起反抗情緒。對北方聯盟(Northern Alliance),或稱『三兄弟聯盟』來說,最近的行動取得了巨大成功。軍隊的處境並不利於當局,因爲損失是戰略性的。」

「威爾遜中心」的麥爾斯也說,「三兄弟聯盟」的「1027行動」,確實爲緬甸全國上下反軍政府的抗爭合作「打開大門」,這對軍政府來說是相當致命的一擊,因爲兵荒馬亂的緬軍雖然在武器上佔有優勢,但他們目前能投入反攻的兵力卻不足。

麥爾斯說:「他們可以用空襲和突襲來對反抗勢力進行報復,但他們沒有足夠的人力來發動、奪取並守住他們失去的這些領土。我認爲這至關重要,如果反抗運動能夠持續對緬甸所有這些戰線施加壓力,軍政府就無法有效應對。」

科廷大學的慧慧嬁也與麥爾斯和雷德的看法一致,她說:「在軍政府已經失去了很多哨所、士兵及彈藥的情況下,他們現在處於最弱的狀態。也許現在說這個還爲時過早,但基於十月底的戰役告捷,情況也許已獲得逆轉,反對派現在氣勢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