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看漲 柯文哲的最上策

(圖/本報系資料照)

最近幾份總統大選民調顯示,柯文哲已經超車侯友宜,暫居第二,且另有民調蹦出柯P碾壓賴清德搶佔第一的意外表現。一向自信的柯P或許覺得離總統府僅有咫尺之隔了。然而,如果光憑這幾份民調,柯P就自認是「天選之人」,就是不自覺地項羽上身而過於目中無人,是否因此好夢成空,頗值得持續觀察。

首先,柯P民調相對提升,實得利於藍綠雙方過早的對決策略,當雙方都鎖定對方爲最主要的假想敵時,炮火自然都集中在對方身上,而原本欲被邊緣化的老三柯P,卻反而因此獲利。好像別人都是缺點,柯P竟完美無瑕,果真如此?

當藍綠雙方驚覺柯P的威脅時,柯P過去8年市政上的跳票,如社宅、都更等,及毫無進展的五大弊案難道不會成爲藍綠合力攻擊的箭靶?針對柯任內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賠款2.3億一案,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22日就要「大家評評理」,強調蔣市府爲了幫前朝善後,卻要受民衆黨議員的鳥氣。

其次,柯P也因綠營性騷案與新北幼兒園喂藥案的負評而獲益。但兩案可預期其負面邊際效應將逐步遞減。在迴歸基本面後,柯P短暫的相對紅利將被抵銷。

此外,柯一直保持話題性的原因之一在於和郭臺銘的「郭柯配」或「柯郭配」能否成真?若是成真,一般認爲侯的選情堪慮,賴受到的威脅也更大。然而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的最新民調,僅有3成4的民衆樂見「柯郭配」,卻有5成不樂見,兩者相差15個百分點,顯見兩人連袂參選對於拉擡柯P的選情助益有限。

最後,總統大選並非地方層級的選舉,光靠媒體曝光與網路聲量的文宣戰,仍不足以取勝。總統大選中組織動員的重要性絕不亞於文宣戰,而這點卻是民衆黨的軟肋,也是柯P競逐大位的致命傷。距離明年總統大選投票日還有半年多,擁有中央執政資源的綠營及掌握2/3地方縣市執政權的藍營,尚未卯足全力在組織動員上出手,屆時柯P是否仍能保有現在的聲勢不無疑問。

綜而言之,目前柯P行情看漲並非來自本身實力的增長,而系藍綠對手內爆事件因素的加持,其是否能轉換成長效性的支持頗值得懷疑。然若柯P自我感覺良好,執意在總統大選上賭一把,其結果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民進黨,但最大的受害者卻非國民黨,而是民衆黨本身。試想,民衆黨無法取得中央執政權,僅靠新竹市的有限資源苦撐,能否逃過既往第三黨泡沫化的命運?可想而知。

基於上述認識,倘若柯P想在選後維持政治影響力並帶領民衆黨繼續發展,恐怕選前開啓藍白對話與合作,已是刻不容緩的要務。(作者爲臺灣對外關係研究暨發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