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趨勢論壇發佈《2018國內千萬級機場競爭力指數報告》

以“新機遇挑戰 樞紐競爭力建設”爲主題的2019民航趨勢論壇6月19日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吸引了全球各大領先航司及相關企業的積極參與。來自全球各地的民航決策者權威專家產業鏈供應商出席此次論壇,以“提升機場競爭力”爲核心,聚焦中轉能力建設、運行效率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貨運樞紐打造、商業模式創新等主題,打造一場民航界的饕餮盛宴

隨着航空運輸業的不斷髮展,航空旅客量不斷攀升,機場作爲其中最重要的一環,面臨越來越大的發展壓力。2019年航空運輸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國內多個千萬級機場吞吐量負增長,全球多個大型機場貨運量下滑。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提升樞紐機場競爭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外,在機場吞吐量陸續創造新高的同時,一個問題引發業內人士思考——除了簡單使用吞吐量排名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科學地衡量機場的行業競爭力?日益豐富的統計數據或許能帶給我們答案。依據飛常準、OTA及民航局等各方數據,民航資源網構建了“千萬級機場競爭力指數”,《2018國內千萬級機場競爭力指數報告》(簡稱“《報告》”)也在論壇期間正式發佈,飛常準創始人兼CEO鄭洪峰先生圍繞報告做了細緻解讀。

針對千萬級機場的載客能力,“指數“使用時刻載客指數這一指標——通過通過計算機場每時刻執行率機型客座率三項指標,得出機場每時刻承運旅客量期望,直觀反映機場時刻載客能力。北京首都機場是國內載客能力最強機場,其總時刻載客及國內時刻載客均位列第一。虹橋機場由於國際地區航線數量較少,且多爲寬體機執飛,其國際及地區時刻載客遠超其他機場

針對千萬級機場的航線網絡,“指數“使用樞紐通達性指數這一指標——通過計算機場平均每日可進行中轉的航班對數量,比較機場航班銜接性,反映出機場作爲樞紐的通達性能力。北上廣是國內通達性最高的三座機場,其中首都機場國內-國際通達性最高,浦東機場國際-國際及整體通達性最高。

針對千萬級機場的航線價值,“指數“使用時刻收益指數這一指標——將航空公司的客公里收益概念對應到機場層面,計算機場各航線的收入水平和市場規模大小,反映航空公司在該機場運營的航線上的時刻價值。首都機場航線收益能力最強,整體票價指數高於其他機場。虹橋機場國內及國際票價指數均位列第一,但國際旅客量較少,整體票價指數低於首都機場。

針對千萬級機場的運行效率,“指數“使用運行效率指數這一指標——通過綜合考量機場產投比指數(即計劃航班量與高峰小時容量比值)和航班正常性,反映機場運行效率。西安機場運行效率及放行正常率最高,前十大機場除虹橋外,產投比指數均高於95%。

此外,爲觀察千萬級機場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匹配程度,“指數“通過協調發展指數,衡量機場的發展水平與所在地區城市經濟社會之間的契合程度。協調發展指數使用城市GDP、常住人口等經濟人口與機場業務指標對比,體現機場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程度,同時也反映出機場發展相對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屬於是否滯後。

國內千萬級機場中,三亞海口機場協調發展指數突出,即代表與經濟人口同級別的地區城市相比,三亞、海口的機場吞吐量遙遙領先;北京、上海、昆明、西安、廈門烏魯木齊貴陽蘭州珠海機場發展水平也略領先於所在地區城市社會經濟水平;重慶、天津、寧波石家莊溫州合肥等機場發展水平則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

在競爭力指數最終得分上,對於37座國內千萬級以上機場,從得分分佈觀察,絕大多數機場得分集中在5~6分,有18座機場得分爲5分。機場競爭力指數平均分爲6.12分,其中16座機場得分高於平均分,21座機場得分低於平均分。北上廣三座機場競爭力相對其他機場拉開明顯差距。

同時,以同樣的標準觀察港澳臺機場,香港機場臺北桃園機場得分均超過了十分,澳門機場總得分也相當於國內前十的水平。由於港澳臺機場票證收入部分缺失,結果有一定偏差,但也可以看出,相對於港澳臺機場,國內千萬級機場可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

鄭洪峰指出,該《報告》旨在建立更多的維度,反映機場的真實發展水平,同時,協助和推動機場的精細化管理和理性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