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雙標打假 政治重於資安

民進黨持續推動「打假」政策,但屢屢被人質疑其正當性。圖爲警方網路巡邏查緝疫情訊息。(警方提供/胡欣男臺北傳真)

民進黨持續推動「打假」政策,但屢屢被人質疑其正當性,主因就是有太多選擇性辦案案例,讓人搞不清楚,民進黨究竟是單純地想維持資訊安全、社會安定,或是已有立場,刻意打壓政治異己

調查局昨天說,之所以主動偵辦大陸網友假冒臺灣向世衛秘書長德塞道歉,是因此行爲妨礙國際形象與擾亂社會安定,但臺灣人去辱罵譚德塞,不在調查局職掌範圍,這番說法,實在令人大開眼界,原來「道歉」是妨礙國家名譽,去侮辱、歧視他人卻不算。

網路上面真真假假誰能知道?網路上自稱臺獨者的,不也可能是對岸反串?主張統一的,會不會是獨派反串?沒有人知道這些人抱持什麼目的及盤算,但只要他們造假、造謠,就有製造社會紛亂的風險

譚德塞事件中,或許向譚德塞道歉的,與對岸網軍有關,但有沒有可能是綠網軍反串?侮辱譚德塞的,有沒有可能也是對岸網軍反串?目的就是傷害臺灣國際形象?調查局豈可不查。

民進黨執政以來最爲人詬病的就是「雙重標準」,待己寬、律他嚴。

法律應該要有一致性,不管政治立場爲何,觸法者皆罰,但我們看到的,卻一再偏向某方,甚至包庇某方,對另一方則不惜動用國家機器,極盡所能打壓、追殺。

社羣媒體時代,假訊息確實是「滿天飛」,民衆對訊息內容一定要有警覺性政府誓言打假,正義女神天秤就不可以有所傾斜,尤其處理政治謠言時,凡造謠者皆應懲處,而不是去助長特定立場的造謠與散播惡意言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