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鼓勵蔡政府「重啓萊豬談判」:臺灣民意將是最大後盾

總統英文。(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徐政璿/臺北報導

秋鬥遊行將於11月22日登場,今年聚焦反萊豬議題預料將會是今年最大的民間運動。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1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美國大選後是重新協商萊豬進口的時間點,鼓勵蔡英文政府以新的科學證據基礎,立即重做健康風險評估,重新向美方溝通萊劑的健康疑慮,臺灣民意將會是最大的後盾,同時民衆普遍的反彈和不滿,應先暫緩開放萊豬的所有行政命令

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發言人李建誠表示,美國第46屆總統拜登前日的勝選演說提到要集結科學與希望的力量,此時正是臺灣重新提供科學證據和證明民主價值的時刻,蔡政府應以反萊豬民意爲依歸,順勢向美方提出須蒐集更多科學證據的健康風險評估,並暫緩所有行政命令,待新的完整風險評估出爐再行協商,也符合拜登所強調的科學和民主普世原則

曾任職生產萊劑的禮來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獸醫師嘉華指出萊劑具多重風險,對動物有明顯危害,並提出2020年6月美國動物法律保護基金會(ALDF)對萊劑的最新聲明,聲明表示萊劑具有類似搖頭丸安非他命的影響,會讓動物患有震顫,產生緊迫反應。同時美國FDA收到無數的工人消費者投訴,出現各種身體不適的報告

程嘉華也指出,馬政府時期開放萊牛規範有不盡完善之處,但民進黨執政卻是全面失守,包括安全容許值單位、牛豬分離和產地標示都是一錯再錯。且開放萊豬的命令已對國產價格造成衝擊,不論加豬、美豬價格偏低,也都有使用萊劑的風險,盼政府疼惜豬農畜牧產業,也呼籲民衆1122上街遊行一起做政府拒絕萊豬的堅強靠山

醫師蘇偉碩表示,目前蔡英文政府提出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過於薄弱,實在無法說服國人衛福部的風險評估報告違反了WTO動植物衛生檢驗檢疫協定(SPS agreement)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沒有將「現有(available)」的科學證據納入考慮。

蘇偉碩認爲,這份風險評估報告違反國內法律和國際條約,必須「打掉重做」,他建議依法重組風險評估諮議會,並尊重專家學者意見,如實呈現本土科學證據的結果做爲跟美國重新溝通的基礎,他相信重視科學與民主的臺灣纔是美國值得信賴的友好夥伴

另一名醫師錢建文則表示,歐盟反對動物使用萊劑的最重要理由是現有證據無法決定ADI(每日容許量),無法確定萊劑的安全,因此在預警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下不開放進口,若美國將與歐盟重新結盟擴大關係,想必臺灣也應以歐盟規格做爲協商的比照標準,纔是真正進步的國際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