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導陳慧翎子宮頸癌逝!4高危族羣小心 3類食物要避免

曾獲5座金鐘獎的導演陳慧翎,不幸因子宮頸癌病逝,享年48歲。(中時資料照/粘耿豪攝)

曾獲5座金鐘獎的導演陳慧翎,罹患子宮頸癌多年,昨(1)日不幸病逝,享年48歲。她生前曾執導《下一站,幸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等知名戲劇,而《媽,別鬧了!》成爲其遺作。由於此疾病早期無明顯症狀,醫師指出,若爲多重性伴侶、免疫功能低下、有子宮頸癌家族病史及18歲前有性經驗,皆屬於高危險族羣,最好每年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另外,在飲食方面,要避免高升糖負荷、高脂飲食和限制紅肉攝取,皆能助遠離患病風險。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子宮頸癌目前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可以說是婦女健康的隱形殺手。對此,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在其個人粉專指出,子宮頸抹片能有效篩檢出是否有出現細胞病變的情況,由該檢查所發現的病變,有97.3%是癌前病變或早期子宮頸癌(0~1期)。唯有及早治療才能增加存活率,並增加保留生育能力的可能。

談及子宮頸癌的高風險族羣,張瑜芹表示,根據美國婦產科協會(ACOG)建議,21歲開始即可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若爲多重性伴侶、免疫功能低下、有子宮頸癌家族病史及18歲前有性經驗等,皆屬於高風險指標,可考慮從21歲起開始每年檢查1次。此外,30歲以上女性,由政府補助每年可免費檢查1次,檢查項目包含,子宮頸抹片採樣、骨盆腔檢查及子宮頸細胞病理檢驗。

營養師廖餘姍補充,子宮頸癌是慢性漸進,有時在人類乳突病毒(HPV病毒)感染後10~20年的時間才進展爲子宮頸癌,所以任何有性生活經驗或停經者,仍須定期抹片檢查。

想遠離子宮頸癌的發生,廖餘姍提到,飲食上要避免高升糖負荷、高脂飲食、限制紅肉攝取,尤其是高脂肉及其加工品,以及高鹽、鹽漬食物等。應多攝取全穀類食物,如糙米、藜麥、燕麥;以及含大量豐富色彩的蔬菜水果,建議女性每天吃7份蔬果、補充發酵食物增加消化道益生菌(納豆、無糖希臘優格、補充益生菌等)。

除了飲食要注意外,廖餘姍強調,維持理想體重、良好睡眠品質也很重要。她提醒,由於子宮頸癌患者常是沒有症狀的,通常要到變成侵犯性的子宮頸癌時症狀纔會顯現出來。大部份最常見的症狀是性交後出血,陰道不正常的出血,以及惡臭的陰道分泌物,務必謹慎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