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金準:大陸旅遊業將面臨五一大考

名家觀點》金準:大陸旅遊業將面臨五一大考。(觀察者網)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秘書金準長2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大陸國內旅遊的強勁增長,是今年大陸消費復甦的一條明線。從數據上看,2023年全年的旅遊消費同比增長將超過2兆(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8.8兆元),光是這一增量,就相當於2019年大陸全國電影票房總和的33倍,也相當於202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5%。這個巨大的增量,是由一隊一隊遊客,一筆一筆消費,一組組矚目的數字,一個個公衆熱議的城市、景區和話題疊加而成。這種疊加,將隨着春節以來逐層累積,在「五一」期間形成巨大峰值。這個峰值兩端,是活水涌入旅遊行業和接待壓力被拉緊的旅遊接待體系。「五一」期間的旅遊業,將面臨一場「大考」。

金準表示,自春節以來,大陸主要的旅遊城市、旅遊景區,均呈現火熱態勢。短短几個月時間裡,涌現出如「旅遊局長帶貨」「特種兵式旅遊」「淄博燒烤」等一系列現象級的社會熱點,無論是社會需求,還是社會關注,均聚焦到旅遊業上。這場大考發生在「四期合一」的特殊時點上,由此更令人關注。

第一,旅遊秩序的全面重建期。疫情後,世界旅遊業普遍經歷了市場秩序不同程度的混亂,核心原因在於人力短缺、有經驗從業人員的流失、產業鏈的暫時性紊亂,以及監管力度的下降。春節以來,隨着大陸旅遊人流的復甦,旅遊欺詐、惡意漲價等舊有問題在一些地方捲土重來,人流過度聚集所帶來的不適感也重新出現。人流在啓動市場,也在放大問題,由此凸顯出春節以來旅遊流動增速之快,以及行業適應這種局面的視窗期之短、形勢之緊迫。

第二,超大人流的再調適期。大陸旅遊業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大規模國內市場,改革開放後的大陸現代旅遊業,主要致力於建立應對巨大人流的市場和接待體系,這套體系搭建在非常具體的流程、配合、調度之上,是政策、公共服務、市場、企業、人力的熟練對接和運轉,是歷經一次一次的實際操練逐步磨合而成的熟練運轉系統。這套系統在今日還需要進一步補缺、打磨、再調適。

第三,市場認知的真空期。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固有的市場認知,春節以來,旅遊需求熱點輪動,這些熱點呈現出很大的隨機性,顯示出市場認知地圖正在重建之中,新的市場格局正在模糊中再成型,這爲預判「五一」市場帶來很大難度。

第四,旅遊新羣體的出遊爆發期。疫情極大地增強了學生、老年、農民、低收入羣體的出遊需求,這些羣體加入到舊有出行結構中,帶來新的需要和習慣。從今年的旅遊業運行情況來看,這些羣體的出遊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金準認爲,「五一」的這場旅遊業「大考」,需要高度關注如下問題:第一,建立堅實有力的綜合支撐網絡。「五一」的旅遊業重振來之不易,需要面向超大人流、脈衝式消費,建立周密系統的綜合保障機制,這有賴於發改、商務、公安、建設、交通、廣電、衛生、統計、工商、質檢、文物、食藥監、安全監管、氣象等多個部門的密切配合,需要細入市場毛細血管的寬幅調度。

第二,千方百計提升交通、景區兩大環節的承載能力。「五一」旅遊的關鍵堵點與瓶頸是交通和景區,要千方百計地提效擴容,保障通暢循環,景區要設計和演練應對節假日人流的專設模式,從時間、動線、人羣、活動等多方面入手配置資源,提升承載力;要積極推廣智慧旅遊,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爲遊客提供即時的旅遊資訊預警和引導服務;要充分利用移動支付、二維碼等技術,簡化旅遊消費流程,降低接待壓力;大陸交通部門需要提前預估「五一」期間的客流量,優化交通運輸安排,確保遊客在出行過程中能夠暢通無阻。

第三,兜住安全底線,要提前預判可能的風險點。從底線思維出發建立防範機制,嚴防重大安全問題。

第四,理順市場秩序,要防止旅遊治理的老問題在假期死灰復燃。落實旅遊誠信體系,打擊違法違規行爲,治理「不合理低價遊」,妥善處理涉旅糾紛輿情。第五,做好需求引導,要加強對遊客文明旅遊的宣傳和教育,提高遊客素質。

金準強調,「五一」假期是大陸旅遊業走出疫情後的一個關鍵時點,全社會都高度關注其運行情況。「五一」旅遊業的運行狀況,對於全年旅遊業的恢復情況具有指標性意義,鑑於此,整個行業都要努力答好試卷,爲今年旅遊業的修復元氣築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