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帶貨退潮 銷售成績灌水

財經作家吳曉波,遭爆料直播帶貨翻車。圖爲他在第二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演講。(新華社

最近兩年直播行業開始興起,從戶外主播再到帶貨主播,進而吸引各領域名人藝人的「明星主播」,尤其今年因新冠疫情使得外出困難,商家眼光更聚焦在直播行業。但稍早大陸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淘寶直播「新國貨首發」專場完成直播帶貨首秀後,卻被媒體爆料指稱,參與吳曉波直播的品牌方付了60萬元(人民幣,下同),但實際成交額不足5萬元,被解讀爲明星帶貨的崩塌速度,也跟這股熱潮竄起一樣快。

隨後,吳曉波也發文反思自己的直播翻車事件,認爲自己並沒有把講課模式切換成帶思維

實際上,這也不是個案,據大陸互聯網視線報導分析,直播帶貨這個回鍋的風口,在翻紅半年之後,再次到了退潮時刻原因第一點是直播帶貨在特殊階段歷史使命已告一段落,伴隨大陸疫情逐漸平息線下實體經濟漸漸復甦,線上消費將逐漸恢復常態,直播帶貨這種純靠主播選品,而不是消費者自主選擇的消費模式,走向衰退也屬正常。

第二點是因爲直播帶貨的「虛火」,同時帶來許多不規範和不理性的行爲,例如吳曉波的直播帶貨,貼出「粉絲平均觀看時長3990秒」,引導銷售業績5216萬元。乍看成績耀眼,但仔細思考就能發現,例如刻意不講平均觀看時長,只講「粉絲」觀看時長,這說明了直播並沒有吸引多少「路人」觀看。

又或不提到「直播帶貨業績」,而以「引導銷售業績」的說法代替,這背後也意味着吳曉波直播前後賣出的商品都算他的「帶貨績效」,顯然也讓數據難以服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