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肩痛又困擾您的睡眠嗎?談五十肩的治療

林於廷小檔案◆現任:◎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學歷:◎輔仁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經歷:◎新光醫院復健科住院醫師◎新光醫院復健科一般醫學住院 醫師◎ARP-Certified ringside    physician職業拳擊/MMA場邊 醫師◎ACSM-CPT 美國運動醫學會 私人教練◎NASM-CES 圖/新光醫院提供

「醫生,我最近側睡壓到肩膀就痛,是不是我壓傷肩膀了?」這是許多患者在診間的第一句話。「從肩膀外面到手肘上面這樣痛餒,愈來愈不舒服,現在白天也會痛,而且伸手拿東西還是脫衣服都痛到不行。」邊說着邊一手捏着肩,不斷檢討及懺悔最近自己的行爲,那姿態跟絮語,就像貴族騎士們出征前低沉的祝禱。

研究發現,某些族羣比較容易產生這樣的狀況,如受傷後肩膀活動減少、糖尿病患者、甲狀腺疾病、中風、或是巴金森氏症等等,但其實,大多數關節囊沾粘導致的五十肩都找不到病因,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來的快,走得慢,在完全不治療的情況下,有些人要兩、三年纔會緩解,還有兩成以上的人會殘餘一些關節受限的後遺症。

聽起來這場戰役很煎熬,但是其實早期復健介入後,治療的成功率將近九成。五十肩除了關節沾黏外,還包含了附近肌肉筋膜繼發性的緊繃、關節組織對痛的敏感程度、以及大腦對痛的認知,因此現在的復健着重多元介入,從各方面來一一解決患者的問題。除了從外部利用熱電治療放鬆肌肉、軟組織技術放鬆筋膜、加上適當的關節鬆動跟伸展外,現在可以利用超音波導引技術,利用葡萄糖水或生理食鹽水,針對沾黏的組織擴大放鬆。有幸在此超音波進展快速的年代,醫師可以親眼看到病竈,精準分開沾黏的組織,加速疼痛跟活動的改善。但是,治療的成功與否,其實來自於患者本身—我們是一個「治療同盟」。運動配合度永遠是改善沾黏的關鍵,當沾黏的組織鬆開以後,如果沒有持續的運動伸展,之後可能會再度產生沾黏。因此,主動參與治療才能避免五十肩一再發生。

每當操作超音波導引時,彷彿莊嚴的受封,在用劍(其實是針)在騎士們的肩上輕點,給予祝福。始終,我們是輔助的角色,期待患者們能無畏不懼,高舉雙肩,自信地迎向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