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壁畫驚現十二星座!網友:十二星座到底起源於西方還是中國?

滴~你的五月運勢

好運連連,宜出遊!

五一小長假快來啦,想好去哪玩沒有?

還沒想好,爬山看海的人都太多了

不如去敦煌莫高窟吧?那能看到十二星座!

十二星座?那不是現代纔有的嗎?

藏着“十二星座”的敦煌石窟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位於莫高窟南區中段下層,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據“數字敦煌”網站顯示,莫高窟第61窟爲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夫婦於十世紀中期所建的功德窟,宋代重修部分壁畫。

進入洞窟時,需要經過甬道,甬道兩側各有一幅壁畫《熾盛光佛圖》。兩幅壁畫內容基本一致,內容是“熾盛光佛經變”,佛教裡的一個故事。

按照佛教說法,佛有成千上萬種面孔。所謂“熾盛光佛”,說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種變身,其身體能綻放熾烈的火焰,所以得名。

畫面C位就是熾盛光佛,坐在在華麗的車上,身體放射出耀眼的火焰;外圍簇擁着九曜星神;星神的上方彩雲浮動,分佈着一羣手持笏板、頭戴冠冕、身穿華服的神靈,這就是二十八星宿之神,也叫星官。還有十二個圓形的圖案穿插其間,也這就是“十二星宮”或“十二星座”的形象。

甬道的南壁和北壁上的星宮保存得都不全,各有九幅,但是組合起來,十二宮都不缺。甬道南面牆上獅子宮、寶瓶宮、人馬宮圖案明晰;北面牆上的雙魚宮、巨蟹宮和幾近剝落雙子宮,形狀樣式都與如今無異……而摩羯宮則稍有不同,從羊身魚尾變成了龍首魚身。

白羊座

敦煌壁畫上的白羊座以常見的綿羊形象出現。中西方對於這個星座的形象描述沒有差別。

金牛座

敦煌壁畫上的金牛座以公牛的形象出現。作爲比較常見的動物,中西方在描述上也沒有區別。

雙子座

敦煌壁畫上的雙子座以兩個人的形象出現。值得注意的是,人的穿着是中國傳統的右衽服飾,而非西方或少數民族服飾。

巨蟹座

敦煌壁畫上的巨蟹座形象爲一隻寫實風格的螃蟹。中國古人食用螃蟹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以一直追溯到周朝。

獅子座

敦煌壁畫上獅子座的形象值得注意——獅子並非中國本土的動物。最初正是通過絲綢之路把獅子從西域引入中國,後來融合了西方文明、佛教等文化,最終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辟邪的瑞獸——獅。

室女(處女)座

敦煌壁畫上的處女座以兩名女子的形象出現。在西方星座文化中,處女座最早是以月神之女的形象誕生。在後來發展中以天女形象傳入中國,因中國古代並沒有天使的概念,所以天女形象中的翅膀就在傳播過程中慢慢演變成了另一名女子,在這段時期裡也被稱爲雙女座。

天秤座

敦煌壁畫上的天秤座形象爲一架天平,而非中國古代民間常用的杆稱。關於天平,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天平出土於埃及,距今已有約四千五百年的歷史了。中國最早關於天平的記載也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天蠍座

敦煌壁畫上的天蠍座形象爲一隻蠍子。敦煌壁畫中出現的生物均爲寫實風格繪製,東西方沒有區別。

人馬(射手)座

敦煌壁畫上的射手座被繪製成一名手牽戰馬的獵人。區別於其他地區發現的射手座形象,敦煌壁畫中並沒有出現獵人騎馬射箭的固有形象,十分少見。

摩羯座

由於西方神話中沒有半羊半魚的生物形象可以參考,於是印度採用了一種長有龍頭和翅膀的大魚的神話生物來描述這個星座,梵文名爲Makara。中國最終也使用了這個形象,譯爲摩羯,也被稱爲磨竭或磨碣。後來發展成獨特的文化造型——摩羯魚,並多次出現在中國雕刻、繪畫等文化作品中,如顧愷之《洛神賦圖》等。

寶瓶(水瓶)座

敦煌壁畫上水瓶座被繪製爲一隻插有蓮花的花瓶。花瓶爲中式風格,同時繪製了一朵佛教經典元素的蓮花。

雙魚座

敦煌壁畫上雙魚座的形象是兩條鯉魚。兩條魚的頭尾朝向一致,並沒有採取頭尾相接的畫法。

看完這些圖,你應該會有這樣的感受:既熟悉,又陌生。

先說熟悉,這些“星座”圖案,出自千百年前,但是跟我們熟悉的現代版本基本對的上。 再說陌生,從這幾張圖像裡,我們看不出太多的洋味兒,相反,它們“很國潮”“很中式”。

對此,有網友提問:十二星座到底起源於西方還是中國?

十二星座

與古巴比倫

有網友認爲:黃道十二宮星座和希臘神話有關係,起源於古巴比倫。古巴比倫人先發明的黃道十二宮,後來傳入希臘,並與希臘神話相結合。

古巴比倫人根據對星體運行軌跡的觀察,劃分出黃道十二宮,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最初的十二星座。

公元前687年的天文學泥板文獻《犁星》中已提到後世所有的十二星座。後來,古希臘人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期間,從兩河流域地區引入了古巴比倫的歷法系統和天文觀念,並以古希臘神話爲基礎重新演繹了黃道十二宮,形成了今天的十二星座。隨後,這些星座隨着希臘人的向東擴張傳入了古印度。

二十八星宿

是中國的星座體系

還有網友認爲:十二星座可能跟中國歷史上的二十八星宿有關?

中國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星座體系,古代天文學家將天空中可見的星星羣分爲二十八個星宿,稱爲“二十八宿”或“二十八星宿”,每個星宿有不同的含義和象意。

比如周朝初期的《周禮》中已經有二十八宿的部分宿名; 戰國《呂氏春秋》中第一次寫出了二十八星宿的全部名稱。

戰國曾侯乙墓的墓葬中,後來就出土了繪有二十八宿圖像的漆箱蓋。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爲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由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組成。

這些星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廣泛應用於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學以及星佔、星命、風水、擇吉等領域。每個星宿都有其特定的象徵意義和在古代文化中的應用。

十二星座傳入中國

也有網友認爲:“十二星座”從希臘傳入印度,爲印度佛教所吸收,最後嵌套在佛經中傳入中國。所以,在許多與佛教有關的文物中時常出現星座,比如,上述的敦煌壁畫、還有宋代的陀羅尼經被等。

在公元6世紀時,十二星座隨着佛經從印度來到中國。 隋朝開皇初年,有一位僧人叫耶連提耶舍,他翻譯了《大乘大方等日藏經》,在經文裡就有這麼一段話:

是九月時,射神主當;

十月時,磨竭之神主當其月;

十一月,水器之神主當其月;

十二月,天魚之神主當其月;

正月時,特羊之神主當其月;

二月時,特牛之神主當其月;

是三月時,雙鳥之神主當其月;

四月時,蟹神主當其月;

此五月時,師子之神主當其月;

此六月時,天女之神主當其月;

是七月時,秤量之神主當其月,

八月時,蠍神主當其月。

這大概是十二星座在中國的第一個翻譯版本。白羊叫特羊,金牛譯爲特牛,雙子座叫雙鳥座。後來唐朝出現過好幾個譯本,不過在星座譯名有一些出入。

唐代引進的佛經《大隨求陀羅尼經》,其宋代印刷刻本中出現了十二星座的圖像。

在下面這張圖上,有一部分圖像,還保留着外來的模樣,比如“天秤”,是西式的天平;“摩羯”,是鱷魚頭魚身,這是古印度對古希臘“羊頭魚身”改造後的形象。

《大隨求陀羅尼經》裡的“十二星宮”。北宋景德二年(1005)刊刻,蘇州博物館藏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星座的形象“很中國”。比如“雙子宮”,並不是古希臘版的雙胞胎,而是一男一女,穿着打扮是中原人的服飾。

再比如“射手宮”,又叫“人馬宮”,用弓箭來表示,這大約就是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中國人對“射手”的一種轉譯。

由此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十二星宮”正在經歷從異域風格到中國風格的過渡。

張世卿墓室“十二星宮”,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墓羣出土,地道藝術加註

似曾相識的“十二星次”

部分網友表示:我國古代其實有自己版本的“十二星座”,叫“十二星次”。

十二星次的說法初見於《左傳》《國語》《爾雅》等書,主要用於記木星的位置。

起初,二十八星宿是對整個夜空星野的劃分,而黃道十二宮(十二星座)爲了確定黃道座標而建立的。 這涉及到渾天儀的發展。

渾儀整體形制多有類同,均爲多個同心環交互重疊,中間則有一個被稱爲窺管的管裝物,貫穿球體直徑,可以多方向轉動,用以瞄準觀測目標——如果沒有這個設置,則不能被稱爲渾儀。一行和尚和樑令瓚所制黃道遊儀,是諸多渾儀之一。

黃道十二宮是基於渾天儀建立起來的,也就是隨着天文觀測精度的提高而出現的。

正因爲如此,兩漢以前的文獻中是見不到黃道十二宮的。 兩漢之後,隨着渾天儀的黃道環建立,黃道十二宮逐漸成熟。

據《漢書·律曆志》記載,十二星次的名稱是: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它們是按赤道經度等分的,並和二十四節氣相聯繫。各星次起點在星空間的位置,因受歲差影響而不斷改變。

到了唐代,黃道十二宮的名稱逐漸確定下來,此後經過宋人微調,逐漸形成了今日所見的黃道十二宮。

明末,歐洲天文學傳入後,就以十二星次來翻譯黃道十二宮名稱,如稱“摩羯宮”爲“星紀宮”等。十二星次在星佔術中,也被用作分野的一種天空區劃系統。

綜合: 國家人文歷史、齊魯壹點、川觀新聞、數字敦煌、人民文博等

你認爲十二星座起源於哪裡?

“十二星座”和“星宿文化”有沒有關係?

請在評論區告訴河大衛吧!

嗯?原來“嗯”不讀“en”?家長傻眼:到底怎麼讀......

高考倒計時,滿分作文好句集錦,閱卷老師超愛!

董宇輝版的河南小作文兒,你打幾分?

監製 | 徐娜 孔康康 主編 | 戶明方

編輯丨趙奕 楊思涵(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