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魚虎球爆發 日捕6323尾創紀錄

氣候轉涼,入秋後魚虎繁衍應該趨緩,日月潭魚虎球卻在入秋大爆發,原因待觀察釐清。(民衆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魚虎橫行全臺水庫、湖泊及溼地,日月潭也難逃一劫,南投縣府與日月潭漁會2020年起每年夏天展開電撈魚虎球防治,今年電撈受颱風、降雨等影響成效不彰,入秋後魚虎球大爆發,中秋節前一舉捕獲6323尾,創單日最高,爲何魚虎球入秋大爆發?南投縣府農業處表示,待觀察釐清。

魚虎學名小盾鱧,原棲息地在東南亞國家,早年被引進臺灣當觀賞魚,疑有人將魚虎放生在日月潭,因成魚體型大、攻擊性強,臺灣鯛、曲腰魚等遭啃咬致身體殘缺不全喪命,嚴重衝擊漁民生計。

日月潭漁會指出,依據魚虎習性,每逢7月夏季進入繁殖高峰期,幼魚會集結成魚球,由成體護幼出動獵食,隨氣候轉涼,入秋後繁衍趨緩,因此與清華大學團隊、南投縣府農業處等單位合作,電撈魚虎球防治。

南投縣府農業處表示,2020年夏天首度電撈魚虎球,共移除約8000尾,2021年捕獲3.4萬尾,創新高;去年疑受氣候影響,魚虎球遲至7月底才現蹤,電撈量大幅減少僅1.6萬尾;今年魚虎球6月底就出沒,7月初起開始電撈,累計至今達2.6萬尾,較去年多1萬尾。

縣府統計,今年電撈作業在7月初捕獲約1.1萬尾,8月起受颱風、降雨等影響,成效不佳,有漁民發現,捕獲的日月潭母魚虎腹中有卵,疑似二次抱卵,推測繁衍期延後。

「入秋後還能電撈到魚球,最小僅約2公分,相當反常。」參與電撈團隊的漁民說,他在中秋節前、27日執行電撈作業,一舉捕獲6323尾小魚虎,創下今年單日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