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要孩子 臺灣出生率1.07輸日韓星港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自2003年開始,成爲超低生育國家,目前的生育率只有1.07幾乎是全球最低。即使政府催生,但仍有超過8成的民衆,表明不會因爲政府的生育或托育補助就想生兒育女。養不起的未來,已經成爲臺灣長遠人口發展的一大隱憂。

臺北市長柯文哲過去曾說過,年輕人不願生,少子化的現象,應該當國安問題來處理。臺灣的少子化問題到底有多嚴重,看看最新數字統計就知道。亞洲主要國家的主要出生率日本是1.39,韓國1.23,新加坡有1.15,香港也有1.13,臺灣僅1.07,幾乎是全球最低。

學者預估,到了2025年,老人將佔臺灣整體人口2成,加上幼年人口太少,根本沒有生產力臺大社會教授薛承泰就說:「大概在10年之內,我們就會走出人口紅利期,在那個時間點,當然勞動力人口的減少,會對於產業有很大的影響。」

從對比數字可看出,在1981年,臺灣每14.5名青壯年負擔1名老人,到了2014年,變成每6.2名青壯年要負擔1名老人。少子化加上高齡化,雙重效應影響下,預估到了2061年,每1.2名青壯年就要負擔1名老人,情況非常嚴重。

類似的情況已經出現在日本,從過去幾年的「草食男」,現在更出現了「絕食男子」,因爲生活經濟壓力太大,根本不抱希望,懶得談戀愛,拒絕結婚,認爲一個人比較輕鬆快活。估計到了2035年,日本的獨居戶數將超越核心家庭6成,成爲社會主流的家庭型態

歐洲也面臨同樣問題,一樣是少子化的德國,推行新政策,展開雙臂接受難民總理梅克爾就說:「如果歐洲無法處理好難民問題,它和普世人權的密切關係將被摧毀。」她也承諾今年要接受80萬難民申請庇護,除了人道關懷之外,其實也是着眼於這些難民可以補足德國低階勞動工作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