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俄烏戰事 促臺灣國防變革

目前臺灣軍隊戰鬥訓練被廣泛批評爲敷衍了事,30年前,應徵入伍的士兵必須接受長達3年的訓練,每天要跑大約5公里。現在服役4個月,每天就算跑步,最多不到3公里。蔡英文政府正考慮將兵役期限延長至一年。

臺灣在戰鬥機和潛艇上花費數十億美元,但應徵入伍者卻幾乎沒有足夠的彈藥進行訓練。許多人認爲義務兵役太短,而且預備役計劃不夠嚴格。臺灣軍隊正在建設一支專業部隊,但一直難以招募和留住高技能的士兵。相反地,中國大陸投入了巨資建設現在世界上最大的軍隊之一,臺灣的軍事實力已經被壓倒。

看到這種不平衡,美國官員和一些臺灣戰略家最近加快了推動臺灣加大小型武器儲備的努力。其中包括可以迅速佈下水雷阻止登陸部隊的艦艇,該戰略的支持者認爲,臺灣可以像烏克蘭那樣,部署可擊落飛機的肩射式刺針飛彈和可攻擊船隻的可攜式魚叉反艦導彈。與坦克和大型戰艦不同,它們很難被瞄準和摧毀。

蔡英文2019年表示,臺灣能夠堅持24小時,屆時中國將面臨國際壓力。她根據戰略改買魚叉反艦導彈和其他武器,但也面臨一些抵制。軍方認爲,當中國軍隊在臺灣附近行動時,能夠打擊大陸的遠端導彈可以威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