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案 兒盟再度致歉坦言疏漏

兒盟發言人王定正(左起)、董事長林志嘉、董事馮燕、策略長陳麗如昨針對「剴剴案」再度向社會大衆鞠躬道歉。記者蘇健忠/攝影

一歲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案引發社會關注,政院昨邀收出養服務提供者、地方政府等相關單位,召開「強化社安網中央督導協調平臺會議」,會中決議將調整收出養程序,地方政府將協助分工,未來訪視指引也將明訂若保母或寄養家庭拒訪,可由地方政府找警察強制進入。

林萬億強調,目前其實已規定,若保母或寄養家庭不接受訪視,社工可強制進入屋內,但許多社工並不清楚此條文,未來新指引將強調此條文。

兒盟董事長林志嘉昨則再度向社會大衆鞠躬致歉,坦言兒盟確實有行政制度疏漏,也坦承事件初始處理順序錯置,必須向剴剴及家屬致歉,也向社會大衆道歉,這個結果不該由社工承擔全部責任。

兒盟並提出精進收出養流程、改善社工督導機制、社工兒少保護風險敏感度培訓等三大改善措施,內部也將檢討社工待遇、工時、推動業務責任保險制度。

至於林志嘉是否請辭負責?兒盟僅說,經衛福部、教育部要求,預計於四月十五日補選董事。

兒盟董事馮燕表示,董事會成員都是志工,從未支薪和領取出席費;對於遭指董事會未利益迴避,她坦承確有疏失,也將請示主管機關後補正。

對於衛福部、教育部日前聯合稽查兒福聯盟,並公佈七大缺失,馮燕表示,將配合中央規範增加評估機制,並加強與地方政府及網絡的橫向合作,視個案狀況提高訪視頻率、將擴大社工例行培訓。

林萬億表示,過去出養必要性是由服務提供者評估,但地方政府擁有更多資源及資訊,應積極介入,決定是否讓家庭出養孩子,不該交由收出養服務提供者來評估。再者,民間團體在提供後續服務時,還可取得報酬,若還是負責前端收養評估,則有利益衝突之嫌,因此昨與會專家均支持分工調整。

至於暫時性安置的選項衆多,包括,保母、寄養家庭、機構等形式,林萬億表示,傳統由收出養服務提供者決定,「但這並不周延」,各地方政府同意改由政府及社福單位共同商量,政府則需提供保母品質、寄養家庭資格等資訊,社福團體、政府等社工應多久訪視一次,也需做好權責認定。

林萬億也提到,單靠提升訪視頻率,仍無法解決問題,必須綜合評估安置階段、孩童特殊需求等因素。

此外,臺灣世界展望會將終止開辦逾卅年的家庭寄養服務。對此,林萬億表示,國內寄養家庭招募不易,世展及其他團體均向政府反映,應擴大召募寄養家庭,展望會停辦家庭寄養,將造成一定影響,但政府會推出新的作法,儘快補足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