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馬習會改善臺灣外交孤立處境 總統選後迎新挑戰

馬習會,馬英九與習近平的世紀之握。(圖/記者一中攝)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彭博社》27日一篇文章,以「從臉書貿易,『馬習會』後臺灣受到較溫暖的待遇」(From Facebook to Trade, Taiwan Sees Warmer Welcome After Xi Meet)爲題,指出臺灣在馬習會後,臺灣的外交處境有了實質的改善,而鄰國似乎也測試着臺灣於國際舞臺上的界線

中山大學教授廖達琪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臺灣與中國大陸關係更緊密,讓臺灣有尊嚴的,參與更多國際上的活動。」並提到,接下來值得觀察的,應該是在「馬習會」後,是否能夠增加臺灣以政治實體,參與國際組織的可能性撰文者則認爲,馬習會是國共戰爭之後,重要的一步,也給了2300萬臺灣人,一個在國際社會中立足的機會

該報導指出,「馬習會」後,第一個出現這樣轉變的,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自己的臉書頁面上,張貼與馬英九總統會面、話家常的照片,並寫道「今晚與馬英九總統敘舊,很高興『馬習會』順利,希望這次的會面能夠爲區域帶來穩定與和平。」

▲馬英九在「馬習會」後,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敘舊。(圖/翻攝自李顯龍臉書)

除此之外,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將臺灣納入重點區域,要求相關單位積極洽談臺資投資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也應邀請訪問越南,是臺灣金融市場最高主管機關首度進行如此的行程。曾銘宗便表示,在「馬習會」過後,非政治盟友變得較願意溝通。

馬英九在19日接受《彭博社》的訪問時直言,過去七年來,海峽兩岸的關係有長足的進展,而這也令國際社會,對臺灣更加友善;在會中也寫下「和平永固」四個字,表達對兩岸的願景。不過,該篇刊於《彭博社》的專文也指出,鑑於蔡英文非常有可能成爲下一屆的總統,屆時臺灣在國際上,將會迎來另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