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集體移巢躲蛇 澎澎灘燕鷗幼雛大爆發

澎湖縣澎澎灘的燕鷗家族小寶寶都已經出生,成鳥帶着幼鳥覓食的畫面,對海洋保育人士無疑是注入一劑強心針。(張全提供/張茂雄澎湖傳真)

澎湖的澎澎灘今年迎來幼雛大爆發,島上紅燕鷗、鳳頭燕鷗數量高達5、6000只,高地也有數百隻蒼燕鷗聚集,成鳥帶着幼鳥覓食的畫面令保育人士振奮。新竹市香山溼地南段沙丘近日也有小燕鷗築巢孵蛋,新竹市府呼籲民衆不得任意進入築巢區,違者最高可處25萬元罰鍰。

愛鳥人士張全發現,這批紅燕鷗、鳳頭燕鷗往年大多停留在大小雞善嶼上面,數量約有2000只,但今年因爲雞善嶼上面發現有「蛇出沒」蹤跡,通常下蛋在沙灘巖壁的母燕鷗,擔心鳥蛋會被蛇族偷吃殆盡,基於生物本能,立即轉移陣地,反而棲息在遊客、遊艇比較多的澎澎灘。

澎澎灘這幾年保育有成,農漁局長鬍流宗表示,島上有3/4面積規畫爲鳥類生態保育區,另1/4處提供觀光客休閒遊憩之用,是一處兼具保育與生態教育的示範區,每年4至10月都會有小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中杓鷸及翻石鷸等保育海鳥,來到澎澎灘棲息產卵。

海鳥保護區內禁止遊客進入,嚴禁騷擾、虐待、獵捕、宰殺等行爲,讓這裡成爲賞鳥者的天堂。另外,附近海域雖可從事水上活動,但遊客在從事水上活動之餘,千萬不要忘了尊重燕鷗的棲息行爲,讓觀光與保育雙贏。

香山溼地南段沙丘近日同樣發現小燕鷗築巢孵蛋,新竹市產發處表示,小燕鷗爲2級保育類物,體長約25公分,黑灰相間羽色,每年4月自澳洲、紐西蘭等地北遷來臺築巢繁衍下一代,7至8月再南遷,小燕鷗偏好在開闊的海岸砂礫地築巢,每巢會有1至3顆蛋,由雌雄鳥輪流孵蛋和育雛。

小燕鷗的巢是無結構的巢型,常常僅是沙地上的小凹槽,非常不起眼,蛋及雛鳥具有接近沙灘顏色的保護色,很容易不小心就被人踐踏。

市府強調,香山溼地(包含香山沙丘)是國家級重要溼地,也是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除經申請外,不得任意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