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超7億 !《我的姐姐》領跑,最強清明檔如何煉成?

清明節你去看電影了嗎?經歷過三月份的低迷之後,電影市場終於在三天小長假迎來小爆發。十多部影片齊上陣,單日票房破3億,總票房超7億,單片票房超4億,打破多項票房紀錄,成就“最強清明檔”。

燈塔專業版截圖

清明檔票房創多項紀錄

春節檔過後,3月影市陷入低潮期單月票房僅過25億元,遠低於往年同期。這種情形將不會在4月份出現,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4月5日,4月單月票房已接近10億元。

2021年清明檔,十多部電影先後上映,既有好萊塢大片哥斯拉大戰金剛》,也有《我的姐姐》《第十一回》《明天會好的》等國產電影,爲電影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

今年清明檔電影創下多項新紀錄。據燈塔專業版數據,4月3日清明檔單日大盤突破3億元,刷新清明檔單日票房影史最高紀錄,4月4日票房接近3.2億元,再次刷新紀錄

燈塔專業版截圖

清明檔總票房也創下新高,據貓眼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4月5日13時,2021年清明檔總票房達7.09億元,打破清明檔票房影史最高紀錄並持續刷新。

在各大電影檔期中,清明檔一直是比較尷尬的存在。不管是清明節的節日習俗還是觀衆的觀影習慣,都讓清明檔缺乏些吸引力。從2015至2019年,清明檔票房僅從5.22億攀升至6.98億。2021年清明檔正式突破7億大關,截至4月5日17時,清明檔總票房已超過7.6億元,有望突破8億。

貓眼專業版數據

《我的姐姐》成黑馬

《哥斯拉大戰金剛》成近期票房最高好萊塢大片

在清明檔十多部影片中,《我的姐姐》《哥斯拉大戰金剛》兩部影片票房佔檔期總票房超過8成。《我的姐姐》成爲今年清明檔票房冠軍,目前累計票房超過4億元,《哥斯拉大戰金剛》累計票房接近10億,清明檔票房接近3億元。

《我的姐姐》由金像獎最佳編劇遊曉穎操刀劇本,新銳導演殷若昕執導,張子楓肖央主演,目前豆瓣評分7.3分。片中,張子楓飾演一個生長於重男輕女家庭中的姐姐,在父母車禍離世後,她面臨着追求獨立生活還是撫養弟弟的艱難抉擇。

《我的姐姐》海報

社會學家李銀河分析,這一抉擇背後的邏輯是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人們所面臨的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目前,傳統的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一個現代化的男女人格平等的新秩序正在形成。影片通過一系列戲劇性衝突爲我們揭示了這個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深刻變化。”

電影最後給出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對此網友的看法也不一。有人認爲結尾是“強行和解”,也有人認爲,女性沒有標準答案,應該支持每一個自我的決定。在這些話題的發酵下,《我的姐姐》也引起了觀影熱潮,打破中國影史清明檔票房紀錄。此外,該片還打破了中國影史清明檔影片單日票房紀錄、中國影史清明檔人次紀錄、中國影史家庭片單日票房紀錄等。

另一邊,怪獸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也不甘示弱,自3月26日上映以來票房就一路走高。作爲同系列電影,《金剛:骷髏島》《哥斯拉:怪獸之王》的票房都在10億左右。目前來看,《哥斯拉大戰金剛》的成績是“穩中有升”,即將超越前兩部。

值得注意的是,該片在海外市場也備受歡迎,首週末5天拿下4850萬美元的開畫票房,打破了新冠疫情期間北美票房的多項紀錄。有報道分析,《哥斯拉大戰金剛》代表了一年以來,北美票房恢復正常的跡象。而相比之前國內上映的《信條》《花木蘭》《神奇女俠1984》等,該片也是疫情以來在中國市場票房表現最好的好萊塢電影。

《哥斯拉大戰金剛》海報

《第十一回》《明天會好的》爲啥啞火

今年清明檔影片還有《第十一回》《明天會好的》《生生》,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再世妖王》以及動畫片《小美人魚奇幻冒險》《奇異世界歷險記》等。由廖凡佟麗婭範偉等主演的喜劇電影《來都來了》則臨時宣佈撤檔。

《第十一回》是陳建斌第二部自導自演的電影、周迅大鵬竇靖童、春夏等出演。《明天會好的》由賈樟柯監製、papi醬主演。兩部都是喜劇片,本來是今年清明檔的有力競爭者,但上映後卻都“啞火”了,目前兩部影片票房都不超過五千萬元。

《第十一回》海報

《第十一回》講述了憨直老漢馬福禮因多年前發生的一起案件被改編成話劇而“大鬧”市話劇團故事,影片個人風格濃厚,但由於該片具有濃濃的戲劇味道,也在網上引起兩極評價。有網友認爲導演想法獨到,有黑色幽默色彩。也有人表示影片看不懂,“欣賞不來”,目前該片豆瓣評分也從8.4分降到了7.5分。

《明天會好的》則是一個講述北漂故事的電影,是《後來的我們》編劇袁媛新作。不過,《明天會好的》在引起共鳴上並不如後者。有網友評價故事性弱,劇情較平,目前豆瓣評分5.8分。

觀察今年清明檔影片,能看到幾個趨勢。一是親情題材作品仍然有很大的市場,不管是《你好,李煥英》還是《送你一朵小紅花》,都是在小切口和個性化的故事中挖掘共鳴。二是現實題材電影有待出現更多的佳作,從邊緣走向市場中心。三是隨着疫苗接種率的提高和疫情防控到位,全球電影市場將逐步加快復甦。(記者 袁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