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真相沒了 政府統計公信力 重創

近年政府發佈統計日趨透明,詎料這項廣爲各界使用的20等分位的所得分配統計,竟被一紙公告,以符合國際慣例爲名令其走入歷史

符合國際慣例?這恐怕只是藉口,這些年,由於20等分位統計發佈後,媒體經常援引最高的5%與最低的5%相比而得出所得差距高達75倍、93倍、96倍,內閣對此一向頗有微詞,兩年前特別召開一次所得分配研討會,這場會議與其說是探討所得分配的改善,不如說是宣示財稅資料中心數據不能用來觀察所得分配。

會中應邀出席學者官方代表異口同聲指出不宜用報稅資料來衡量所得分配,他們除了強調報稅戶經濟戶沒有母體樣本的直接連結,同時認爲1萬5千戶的樣本比綜所稅560萬戶更具代表性

事實上,他們刻意放大報稅戶與經濟戶的差異,卻漠視了抽樣誤差及非抽樣誤差,這場會議的結論與本次公告取消發佈20等分位統計的理由完全一致。

然而,這份資料果然不具參考性嗎?財政部在99年底赴立院報告改善所得分配時,自己都曾援引此一綜所稅的所得分配資料指出家庭所得差距有逐漸擴大的趨勢。時移勢易,如今只因爲媒體援引10等、20等分位所得差距,得出驚人的倍數,便否定此項資料的參考價值,政府的說法,昨是今非,全無章法可言。

在這紙「重要統計事項變更」裡,政府索性讓10等分位、20等分位所得分配統計從綜所稅的統計中消失爲政者以爲自此麻煩去矣,殊不知其對國家統計公信力又是重重一擊,在民衆普遍不信任內閣的此刻,這無異是讓政府形象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