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AI服務會否“太主動”

車內AI越來越像“真人

非常測試之171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偉力

AI改變移動出行,隨着屏幕變得越來越大、人車交互渠道越來越多,AI對駕乘體驗影響愈發明顯。如果說,上一輪AI對駕乘的服務以“被動”爲主,那今年以來,AI服務開始變得更加“主動”。

所謂“被動”,即用戶有需要的時候,呼喚系統,下達指令,系統響應。用戶不需要時,系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保持靜默。相比於“被動”,“主動”服務會更加積極,當系統認爲用戶需要服務時,即便用戶不呼喚,系統也會主動介入。那麼,問題來了,AI“主動”服務會不會造成干擾?一起來測試一下。

以“讀懂”爲名

對於AI提供的“主動”服務,車企都會以“讀懂”爲名。在“讀懂”背後,是AI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不僅會說、會聽,還會看,會理解。需要指出的是,AI具備的感知能力,是基於大數據的積累、即時數據採集和數據對比等能力的基礎上。與人類相比,AI優於算法算力運算速度,缺點則在於判斷和理解。換言之,開車時千萬不要將AI當成真人。儘管現在AI能夠主動服務,但整體而言,功能還是有限——與真人提供的主動服務完全不在同一個水平。

此次測試的車型是廣汽傳祺GS4 PLUS,該車是GS4家族的最新成員。今年上海車展上,該車作爲亮點車型,被廣汽傳祺隆而重之地介紹。其根本原因,該車實現了AI的“主動”服務。除廣汽傳祺GS4 PLUS,廣汽埃安Y、長安UNI-K、上汽R汽車ER6等車型,在AI服務上,也在嘗試“從被動到主動”。

可以預見,在接下來一段時間,隨着數據不斷積累、系統不斷更新,AI主動服務會更加準確、高效以及可靠。

主動服務“驚嚇”多於驚喜?

測試主要在市區進行,在擁堵裡面走走停停。測試過程中發現,相比以往,AI服務更加“主動”。許多服務,用戶還沒想到,系統已經激活。

測試中,測試人員對AI“主動”服務的幾個細節印象深刻。一是,在行駛過程中,用戶雙手離開方向盤,接打電話、刷微信,系統會通過語音提醒:主人,請注意開車,小心行駛。二是,系統監測到車內空氣不好時,系統不僅會主動打開車窗、開啓天窗,而且會加大空調風量、切換成外循環模式。三是當攝像頭識別到車內有兒童時,車機將主動用童聲TTS與兒童交流,並播放該年齡段熱門內容。此外,攝像頭還會識別駕駛員情緒,並選擇相應的歌單,進行播放。

那麼,主動服務會不會造成干擾?測試前,測試人員做了小範圍調查,結果是“一面倒”:大部分人擔心“驚嚇多過於驚喜”。這可以理解,獨自駕車車廂內突然有聲音冒出來,單是想象都會覺得比較突兀,身體和心理都難以接受。當然,在實際測試中,突兀感比預期低,以提醒安全駕駛爲例,系統並非每次都提醒,也非每時每刻提醒,而是監測到“會直接影響到安全駕駛行爲”發生時,纔會提醒。行駛過程中,單手駕駛、視線離開前方、長時間行駛……這些情形第一次出現時,系統會第一時間提醒;之後,如在短時間內頻繁出現,系統不會重複、不會改用其它方式提醒。顯然,系統試圖在安全和舒適之間,尋求平衡點

使用時間越長,AI服務越主動

測試中還發現,AI“主動”服務,更加接近於日常駕車習慣。行駛中,切歌、切地圖,不再需要觸屏,手輕輕一揮,便能完成操作。當第二排有兒童乘坐時,系統還能幫助駕駛員時刻關注車內情況,滿足獨自帶娃駕車、安全看護的需求。離車時,系統會檢索車廂:察覺“車窗忘關”,會自動升窗;發現“兒童滯留”,會主動提醒。

而在高頻次應用場中——比如自動泊車,AI主動服務也讓其功能進一步的完善,支持超過57項場景庫,並增加了尋車功能。測試人員專門在市區大型商超停車場進行停車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在同一停車場,隨着停車次數增加,自動泊車的安全性效率會水漲船高。

此次測試,由於是長測,測試人員將該系統能夠測試的場景、環境,都測試了一番。總的來說,AI主動服務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行駛過程中的操作,進而提升了安全性。在舒適性上,AI主動服務也不會對行車造成干擾。但同時也需要指出,AI主動服務的“人性化”,還是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現在買車,我並不怕多花錢,我擔心在於,多花的錢,不物有所值,不能與我契合”。這是當下年輕人的汽車消費觀,同時也是AI進化的主要方向之一。何爲“契合”?不同企業,有不同理解。有一點可以肯定,“契合”一定要“讀懂”,且主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