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學中心率先全臺 建置麻醉AI風險預測系統

奇美醫學中心「醫療大數據庫暨人工智慧運算中心」團隊,由左至右爲奇美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李育諭、麻醉部部長陳貞吟、王志中教授、婦幼麻醉科主任褚錦承、劉忠峰教授。(曹婷婷攝)

奇美醫學中心率先全臺建置「手術麻醉人工智慧(AI)風險程度預測系統」。(曹婷婷攝)

手術前,完善麻醉前風險評估可減少術後併發症,奇美醫學中心率先全臺建置「手術麻醉人工智慧(AI)風險程度預測系統」,2020年4月上線,運用圖形化呈現麻醉風險,迄已評估5000位個案,可達到更精準的麻醉風險預測,有助病人與家屬的術前溝通。

奇美醫學中心麻醉部婦幼麻醉科主任褚錦承指出,影響麻醉的因素非常多,可分成與手術相關、麻醉相關、疾病相關等,病人臨牀資訊愈完整,風險評估愈準確,因此,危險因子及時矯正,能有效降低麻醉風險及死亡率,達到個人化和精準的麻醉風險預測。

奇美醫學中心麻醉部於2019年成立「醫療大數據庫暨人工智慧運算中心」(AI中心),研究將風險評估任務交由人工智慧輔助完成,奇美醫療體系3院區每年約3.2萬至3.5萬例麻醉量,10年達30萬筆,足夠進行機器學習,發展人工智慧醫療。

奇美醫學中心運用近10年電子病歷資料庫,擷取1萬286位手術病人術前基本資料,運用醫療大數據進行機器學習技術,預估手術後死亡率與重大不良反應的風險,建置「手術麻醉人工智慧(AI)風險程度預測系統」,提供麻醉醫師臨牀輔助,儼然成爲醫師第二大腦,提升醫療品質、降低麻醉風險和死亡率。

褚錦承說,多數病人進入麻醉訪視門診往往很忐忑,通常只接收「有風險」,但對於風險理解有限,這套預測系統以圖像呈現,幫助病人與家屬淺顯易懂,且以前術前麻醉評估至少需花20分鐘,現在不到10分鐘,效率也提升了。尤其,高齡化社會,偏鄉很多長者共病多,現在有AI輔助,溝通起來也容易多了。

目前奇美醫學中心完成髖關節手術、開腹手術2款基於人工智慧(AI)麻醉風險預測系統,着眼於這2種手術危險性高,預計年底也將加入心臟、胸腔等手術,提供麻醉醫師臨牀運用。